靜觀萬物皆自得
‧本文由 Carol Huang 分享 ‧
2004-11-10 ‧
顯示 2,612 次
‧
轉寄 1 次
‧
短評 2 篇
‧
大家都聽過「靜觀萬物皆自得」,其中「靜觀」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方法:觀如實覺察,不予分別思量;通俗講就是「看到什麼就是什麼,不再加以研判」,而這方法必須在身體放鬆的基礎上為之,所以身體的放鬆、流動請務必持續操作。
藉此機會這方法我想就給它正名為「靜觀法」!
「靜觀法」剛開始可以閉眼練習,然後再慢慢練習半開眼(眼睛下視約2~3尺的地面),到最後要張眼練習。請務必同時專心做流動......
我們提到情緒是虛幻(無自性)的,這是因為它是變來變去的,回想看看,同樣的事情,有時會不以為意,有時又會耿耿於懷,有時同樣的言行,出自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感受,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情緒是中性的,它只是一種「刺激」,我們的身體因受到「刺激」而會產生各種現象(例如:心跳加速、胸口悶脹、頭暈目眩、全身輕快.....等等),使得身體產生愉悅或不適的感覺,而這些呢,都屬於生命能量的展現,無所謂的好與不好,只是「刺激」會產生慣性作用,因為習慣那種「感覺」以後,在潛意識裡面它會讓「刺激」重複出現,所以「輪迴」因而產生。
以上說明,相信還是很難理解的,不過沒關係,重點不在要理解什麼,而是透過「靜心導引」的方法,來讓我們「發現」情勢的來龍去脈,當我們完全「看」清楚自己情緒的真相後,我們「自然而然」(絕不是勉強或壓抑ㄛ)也能「看」清對方的情緒,而產生同理心。
各位!這不可能用想像來的,也無法用裝的喔,這須要親身去體證的!
其實人需要的是理解,而不是意見!
不管現在的處境如何,相信自己永遠是最棒的!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 |
關鍵字建檔說明
|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
![]() |
ahmaho
於 2004-12-06 02:14:16 說 very good |
![]() |
point
![]() ![]() 難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