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策略大師 大前研一:一則情報咀嚼四次,十年練就犀利洞察
‧本文由 活得精彩 分享 ‧
2011-03-21 ‧
顯示 3,368 次
‧
轉寄 4 次
‧
短評 1 篇
‧
你是透過哪些方法,來獲取生活與工作上所需的資訊?多數人常依賴電視和報紙,藉由媒體預先做好的整理報導,方便快速地理解一件事。
但這些資訊,就足夠讓你從現在競爭的社會中脫穎而出嗎?
日本策略大師大前研一在《低IQ時代》中表示,媒體雖已經將資訊整理歸類完成,但這些資訊是不是你真正該關心或學習的事情,卻是一大問號。很多時候,媒體對議題的處理是以商業利益為考量,不僅流於偏頗,甚是還會為了追求收聽率,而做出譁眾取寵但沒有價值的內容。
他強調,要成為具有獨立思考的工作者,情報資料來源絕對不能再只依賴報紙和電視,唯有從網路上汲取第一手情報,經過自身分析與理解,才能創造專屬自己的思維與觀點。盲目接受外界既有資訊,只會淪為沒有自身想法的低IQ人才,無法創造規畫未來的新概念。
在日本《President》雜誌2010年7月號中,大前公開自身「知識累積」40年集大成做法。
身為世界頂尖的商業顧問,瞭解世界動態是必須的,但大前平日並不讀報紙、也不看電視,閱讀新聞的來源一律透過網路。但他並非每天花時間瀏覽Google或Yahoo!新聞等「恣意收集各種新聞連結的新聞網站」,而是針對諸如「世界經濟」「日本經濟」「地方自治」「重要國家和地區的政經文化」等自身有興趣與需要的範疇,透過RSS Reader(新聞資訊訂閱功能),進行有用資訊的專門收集。
如此,大前一天可收集到約500則情報、累計一周約3500則資訊。稍事瀏覽之後,他接著會利用網路剪報系統,先將其中認為重要的情報複製、剪貼,然後寄送給助理,交由他們幫忙整理、修改與訂正,並製作成為投影片檔(Power Point),最後再由大前親自確認、增刪。
將資訊做成投影片檔,其實是「大前流」的摘要術(memo)。他表示,投影片版面不大,必須只放重點,和「摘要」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投影片版型適合橫式書寫,文字也能放大便於閱讀,最重要的是還能輕易插入相關圖表做為輔助,讓自己一眼就能瞭解用純文字難以表達的事項,是一個集美觀與實用的資訊整理技巧。
而整理過的情報投影片,剛好又可做為每週日播送「大前研一時間」廣播節目中的資料,方便大前對聽眾解說。隔周,更可在網路學堂「Air Campus」上,與班上學員共同討論此一情報。
大前表示,如此一則情報,等於經過「瀏覽剪報」「理解摘要」「口頭解說」「與人討論」四次「反覆看、再認識」的加工作業,獲得徹底消化與咀嚼,不僅不會忘掉,更能深入新聞背後的意義,這件工作只要持續十年,就能建立起專屬自己的觀點,成為深具思考力與洞察力的專家。
「不管是受訪或演講,我都能對最新情勢提出獨到的分析,正是拜40年來持續這樣作業所賜,」大前強調。
情報加工四步驟,將原始新聞精煉為個人觀點
Step1:初步瀏覽RSS訂閱的新聞,剪貼下有用的部分
透過瀏覽與整理一天500則的資訊,掌握世界發生了哪些事情,並汲取出當中有用的部分。
Step2:將原始新聞做成投影片,進一步摘要重點內容
藉由製作投影片檔案,進行資訊的二度確認、修正與加工。
Step3:透過口頭解說,讓自己更熟習情報內容
能對別人解說一件事,表示自己一定對那件事有明確而肯定的瞭解,透過口頭解說的訓練,讓情報被自身吸收。
Step4:與人討論情報內容,獲取更多想法
透過和別人討論,可以補足一些沒有想到思考角度,讓自身對事情理解更圓滿。
---
大前研一
世界知名策略大師、經濟評論家,日本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畢業,曾任職於頂尖企管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Company),被英國《經濟學人》評為全球「五大管理大師」之一,著有《企業參謀》等書。
《經理人充電周報》2011/03/01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
關鍵字建檔說明
|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
叮咚= Dare to dream, able to win! =
於 2011-03-28 08:05:47 說 站上有許多資深會員,希望大家一路走來,也有如同此文的感受和收穫。 個人是受益匪淺,目前找到更理想的發展模式,而積極進行中。 這七年來,感謝大家的一路相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