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很憂鬱 解悶救自己

‧本文由 bossjun 分享 ‧ 2007-08-16 ‧ 顯示 2,277 次 ‧ 轉寄 7 次 ‧ 短評 3 篇 ‧
【文�朱灼文《新新聞》】

不用多說,從政治到經濟,從現實到未來,十個台灣人有八個感到鬱卒和迷惘,在茫茫然的環境裡無可奈何,因此,在國際性的快樂指數調查裡,台灣多次吊車尾。但在「悶鍋」裡待久了,可是會憋出病來的!

與其對著電視新聞期待「誰上誰下」、「誰合誰配」、「誰要道歉、誰該負責」,在快來的選舉瘟疫又要讓人躁鬱前,不如先讓自己來一場快樂自救運動--「解悶救自己」還來得實際一點!

只要問你左右的人,就知道當代的台灣是個很難讓人樂得起來的地方。

停滯十年的平均實質收入、居高不下的自殺率、以及世界最長的工時、物價頻頻上漲的壓力,就連炎熱高溫也來湊一腳,在在壓得台灣人喘不過氣。而彷彿無窮盡的政治惡鬥,更讓許多台灣人難以對未來樂觀,更別說「快樂、希望」了。無怪乎選秀歌唱節目「超級星光大道」裡,飆歌聲、飆真情的內容會引起共鳴,造成轟動,因為處在台灣越來越「麻痺」的生活中,實在需要真實的情感和眼淚來滋潤。

台灣快樂調查指數 敬陪末座
國際市場研究公司GfK NOP去年調查全球三萬名受訪者對工作、收入、消費、和睡眠等方面的滿意程度,台灣的調查結果是倒數第四名。另一項由英國智庫新經濟基金會(NEF)進行的快樂星球指數調查則顯示,台灣屈居第九十六名,在亞洲區位居倒數第四名。

但所謂「年年難過年年過」,笑著過總比哭著過要強。近年歐美盛行的「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或許能幫助一些沮喪的台灣人度過難關。在這類關注「快樂」的心理學研究中,科學家已經可以透過大腦電子掃描來判斷快樂的程度:快樂的人的大腦左前額較為活躍,不快樂的人則是右前額較為活躍。

快樂專家提供祕訣
此外,現代科技還能以每秒三十次的頻率捕捉受測者的臉部表情,在衡量人們的幸福感或滿足感時,科學家已可區分出「由衷的笑」(上眼瞼也放鬆)和「勉強的笑」(祇停留在嘴角)。這些科技都讓當代的快樂研究更加可靠。以下就是歐美快樂專家們所提供的實用快樂秘訣,保證讓你遠離憂鬱、藥到「悶」除。

經濟學家早已發現,一旦人均年收入超過兩萬美元,更多的錢就很難帶來更多的快樂。「如果你獲得了溫飽,錢多錢少對你來說真地沒有太大差別,」加州大學管理學教授史卡德(David Schkade)說:「中產階級要收入增加很多才會覺得生活有明顯的不同。」例如就有調查顯示,家庭年收入在九萬美元以上的人的快樂程度,比在五萬至九萬美元之間的人高不了多少。

卡恩曼(Daniel Kahneman)等人曾在《科學》發表一篇論文,他們要求三百七十四名上班族每隔二十五分鐘就報告一次自己的各種感覺程度。結果顯示,收入較高的人並沒有更快樂,反而更常報告自己感到憂慮或憤怒。這也可以說明另一項統計數據:一九七○年代初三十六%的婦女稱自己「非常快樂」,但更富裕的一九九○年代末卻降到二十九%。

這些研究結果都顯示,財富有時候對快樂甚至有反效果。那麼比較接近快樂的金錢觀是什麼呢?英國華威大學(Warwick University)的經濟學教授奧斯華(Andrew Oswald)說:「如果你從窗口望去,看到的都是收入比你低的鄰居,你會感到比較快樂。」一心想搬到豪宅的人,或許可以三思。

財富有限,應該慎選用途。與其用金錢去換取商品,不如去從事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以換取珍貴的回憶。

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克魯格(Alan Krueger)就建議想要追求快樂的人,應該盡力「購買難忘的經歷」。例如換一台新車所帶給你的快樂,就比不上拿同樣的錢安排一場家族旅遊。

吉爾伯特教授也表示:「能夠使你快樂的是你用錢做的事情。眾多統計顯示,花錢買體驗比花錢買耐久財要強。」商品會越用越舊,但人生體驗卻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貶值,美好的記憶反而越陳越香。你可以設法將回憶保留得更具體一點,例如在度假時蒐集一些有意義的紀念品,或把一場精彩表演或比賽的門票裱在相框內,這些都可以使你的快樂回憶更加歷久彌新。

快樂的感覺有一個終極剋星,心理學家稱之為「享樂適應」(hedonic adaptation)。比方說當你剛獲得加薪或升職時,心情肯定雀躍不已,但不用多久時間,你就會認為加薪是理所當然的事,快樂感也開始回落,於是你漸漸又開始心懷不甘地追求新目標。為了讓快樂的感覺可以延續久一點,史卡德教授建議:多多慶祝小事情。

如果你非要等娶到名模或當上執行長才慶祝,那你人生大多數的時間恐怕都很灰暗。但你若轉變態度,把一些微不足道的生活成就也拿來大肆慶祝一番,你的人生將充滿快樂的回憶。例如你買到了限量特價的衣服,何不把省下的錢拿來在人氣餐廳慶祝一下?又例如你的小孩當選副班長,何不帶他去遊樂園慶祝一番?讓小事也能成為美好的回憶,這就是慶祝的妙用。

與好友相聚的快樂是無與倫比的。科學研究顯示,人腦中有部分組織會因為其他人的存在而受到刺激,因此友誼會讓你變得更活躍,精力更充沛,做事更投入。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海德特(Jonathan Haidt)在著作《快樂假設》中就強調,互惠對人類這種社會動物至關重要,你想讓朋友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朋友。所以別怠慢了你的友情,與朋友的頻繁互動絕對是快樂的重要處方。

另一方面,「食物」這種基本需求也是人類最原始的快樂泉源。不過想從美食中獲得快樂,你至少得在餐桌上保持專心。「與朋友們光顧一家好餐廳,你既能見到朋友,又能大啖美饌,可謂最佳組合,」史卡德教授說:「談到如何享用美食,法國人可是行家。他們很少自己吃飯,他們在吃飯時也很少同時做其它事情。」

未婚人士如果可以的話,結婚去吧!根據位於華盛頓的佩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去年的一份報告,四十三%的已婚人士表示他們「非常快樂」,而在未婚人士當中,這一比例僅為二十四%。還記得選項太多不會讓你快樂嗎?別再挑了,七全八美的他/她,最有可能是你的最佳選擇,也最能夠帶給你快樂。

如果你已經有了家室,好好珍惜你的另一半,工作不值得讓你賠上家庭。經濟學家修利特(Sylvia Ann Hewlett)等人在《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報告顯示,目前每周工作七十小時的人越來越多,極端的工作量似乎會導致極端的離婚率,四十六%的人表示工作已經影響到他們與配偶保持牢固的關係。

單身貴族或怨偶在快樂上付出的代價可不低。布蘭奇福樂教授經過精算發現,一個單身或婚姻不睦的人每年要多賺十萬美元,才能與一個婚姻美滿的人獲得相同的快樂感。他的調查還顯示,如果某人每個月祇有一次性生活,那麼他就要比每周有一次性生活的人每年多賺五萬美元,才能擁有相同的快樂感。

面對抉擇,切莫貪心。研究顯示,能夠先刪掉越多選項的人,通常越快樂。社會心理學家艾伯特(Jane Ebert)等人曾設計一個實驗,參與者可以從實驗現場選擇一幅畫帶回家。有些人被告知,如果不喜歡這幅畫,還可以更換其他的。另一些人則被告知,一旦做出決定,就不能更改。實驗結果是,那些以為不能更改決定的人對自己的選擇最滿意。可見,減少你生活中需要做的選擇,會讓你的心情輕鬆不少。

當選擇很多時,人們在內心深處就會產生掙扎──因為任何選擇都意味摒棄了其他選擇。而且根據「莫菲定律」(Murphy`s Laws),人們老是覺得自己的選擇不夠好(例如別人點的菜總是比較好吃,自己排的隊伍總是比較久)。這種對錯誤選擇的恐懼,讓擁有很多的選擇機會的人反而不快樂。

哥倫比亞大學的連格教授(Sheena Lyengar)曾在加州某超市進行一項實驗,結果發現當攤位擺放二十四種果醬時,只有三%的顧客購買,而在陳列六種果醬時,卻有三○%的顧客購買。太多選項最明顯的弊端是令人應接不暇,以致做出糟糕的決定,或者乾脆不做決定。

當你正在努力追求某個令你高興的目標時,你往往比達到目標後更快樂。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暨神經學教授柯納森(Brian Knutson)對電玩玩家做了相關的研究。實驗被設計成在某種得分標準下,玩家可以預測到即將贏錢,而在其他得分標準下,他們可以拿到所贏的錢。他觀測了兩種狀態中玩家大腦的氧氣流量。

研究結果顯示,那些預測自己要贏錢的人比較快樂。柯納森說:「充滿期待的感覺以前完全被低估了。」事實上,人們在實踐的過程中,反而可以獲得更多的樂趣。下一回爬山時,你可以多多享受沿路的體驗,而不要埋頭攻頂,糟蹋了過程所能帶給你的快樂。

運動是最容易被犧牲的時間,因此你首先得學著保留運動的時間。康乃爾大學經濟學教授法蘭克(Robert Frank)認為人類往往缺乏先見之明,例如若有一份高薪的工作會減少你的休閒時間,你剛開始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個合理的妥協,但你很快就會覺得那麼長的工時應該值更高的薪水。因此,切記保留足夠的休閒時間去運動,薪水能帶給你的快樂遠不及運動。

在辦公室忙了一整天後,你可能想在回家後直接倒在電視機前。但是大量的研究已經表明,看電視這類被動性的活動難以帶來太多快樂,反而是運動可以讓你腦部的腦內啡和血清素釋放出來,對改善心情的效果可謂立竿見影。《華爾街日報》快樂專欄的作家柯列門茲(Jonathan Clements)還建議,在運動中要設立兼具挑戰性和可行性的鍛鍊目標,這樣可以讓你享受不斷進步的感覺。運動是保持健康的不二法門,而健康則是保持快樂必要條件。根據佩尤研究中心的報告,自認不太健康的人有五十五%覺得自己不太快樂,而自認很健康的人祇有六%這樣覺得。假若你想讓自己快樂,不如先試著讓別人快樂。


投身於慈善活動或志工行列之中,不僅會使你感到自己更有價值,也能讓你看到其他正在做好事的人們,這將使你感到世界是一個美好的地方。對於不幸的人伸出援手,將快樂分享給他們,你也能獲得同等、甚至更多的快樂。而且,行善助人所得到的快樂,絕對比其它快樂更加溫暖而深刻,因此值得你用一生去追求。

英國肯特大學(University of Kent)的社會學教授富瑞迪(Frank Furedi)認為,快樂的秘方是一種矛盾:你祇能在尋求其他東西的時候獲得它,那東西就是希臘哲人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所提倡的道德人生。富瑞迪表示:「『快樂』是為了追求道德和試圖行善,而與其他人接觸的非直接結果。」想要當一個真正快樂的人,可千萬別吝惜你的善心!

世界上有越來越多政府,採用不丹國王旺楚克(Jigme Singye Wangchuck)所謂「國民幸福總值」(GNH)的概念,將國民的快樂水準列入施政考慮。例如泰國去年發政變,新總理向人民便向許諾要讓人民生活更快樂;我們的陳總統過去的競選口號也是要打造台灣人民的「希望、快樂」而讓人耳目一新,祇可惜當選後變成一個空頭符號,讓大家反而處在「沒希望、不快樂」的窘境。年年忙著計算選舉的台灣政客可能壓根兒沒想到要做這方面的反省和努力,所以追求快樂這檔事,只好靠咱們老百姓自力救濟了。

從十大快樂處方可以看出,快樂不是成功人士的專利。祇要有心,平凡的生活也能滿載快樂。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Plurk 噗浪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寄件者: 為避免成為廣告信跳板,本功能限會員使用!加入會員
收件者:
留言:
 
forward collect
collect title
collect button
  •  台灣
  •  憂鬱
  •  解悶

keword icon
關鍵字建檔說明
  1. 關鍵字是您認定內容相關性或方便記憶、搜尋的用詞。
  2. 以名詞為主,避免用詞習慣的差異。
  3. 設定欄位上方為目前的關鍵字詞及得票數。
  4. 被勾選的關鍵字代表您所投的認同票。
  5. 您可勾選這些選項,或由設定欄中新增更多關鍵字。
  6. 新增關鍵字時,請以空白或斷行來區隔關鍵字。
為了更容易取得相關資訊,請大家協助建檔,謝謝!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1.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2.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3.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1.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2.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3.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4.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5.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
    • 贊助會員 mvp ─── 贊助網站營運基金之會員(一天一元)詳細內容
    • 分享會員 vip ─── 長期且持續分享,半年內超過 100 篇以上者 詳細內容
m point  Key icon Gatekeeper icon  於 2007-08-16 12:49:46 說
快樂一點心情也好
m 龍捲風= 平生修得隨緣性-粗茶淡飯也知足 =  Ex MVP icon Gatekeeper icon  於 2007-08-16 15:08:22 說
所以就是要快樂!
m lily  Ex MVP icon Gatekeeper icon VIP icon  於 2007-08-16 19:51:22 說
如果這篇文章把快樂處方標示得清楚一些,就更讓人快樂啦~~
手動
登入

 
 
快速
登入
使用 Facebook 帳號登入
查詢
密碼
 

  • 2013 網站改版公告
  •  
  • 歡迎lon1329加入!
  • 歡迎Judy Rila加入!
  • 歡迎TC加入!
  • 歡迎太陽餅加入!
  • 歡迎Mzzzz加入!
  • 歡迎anthony899841加入!
  • 歡迎jbtu加入!
  • 歡迎安安加入!
  • 歡迎柯國斌加入!
  • 歡迎Walis Nokan加入!
  • 歡迎Rachel Green加入!
  • 歡迎James Doe加入!
  • 歡迎James Vergara加入!
  • 歡迎Sofia Vergara加入!
  • 歡迎Cindy Cheng加入!
  • 歡迎鄭母菌加入!
  • 歡迎Jin Chen加入!
  • 歡迎Wei Zihan加入!
  • 歡迎林依依加入!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