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時間想處罰 97%想正面激勵
‧本文由 bossjun 分享 ‧
2009-01-14 ‧
顯示 2,830 次
‧
轉寄 25 次
‧
短評 1 篇
‧
管教 : 3%時間想處罰 97%想正面激勵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1084 期 < 整理者:李郁怡 >
從小在極為自由的環境下長大,李開復認為,失敗的父母才會把處罰當成手段,他主張,最好的方式就是規矩要越少越好。
Google中國區總裁李開復,有一對開明又嚴格的父母,五歲時,表現優異的他,就有權利選擇自己要繼續念幼稚園還是升小學;雖然頑皮,但母親從未因此而處罰他,只有一次,他向長輩誇口自己總是考滿分,「連九十九分都沒有看過」時,母親以家法狠打他一頓,要他「戒驕」。
三十歲那年,李開復升格為父親,對兩個女兒的教養,他說,不是要教出「乖巧」的孩子,而要教出「積極」的孩子,所以「規矩要越少越好」,不要因處罰讓孩子失去自律性,而變成他律性的小孩。
以下是他接受《商業周刊》訪問的內容:
教養子女有許多該重視的原則,如果我只能挑選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我會說是培養孩子的積極性。有了積極,其他的特質,理智、快樂、自信等等,就可以自然而然隨之掌握。
不要只會聽話,孩子有獨立思考能力更重要
因為今天的世界已經不一樣了,那些消極被動,只是聽話,或害怕處罰(的孩子),他們進入社會往往會覺得非常的迷茫,習慣性的需要別人告訴他們怎麼做。但當一個孩子有積極性的時候,其他的事都可以自己安排,無論是要讀書、找工作、找興趣。
許多父母希望孩子乖,如果乖就是聽話,聽話就是要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從這個觀點來看,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太乖;相反的,我希望他們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但如果乖是善體人意、懂禮貌,我覺得是不錯的。
不該只訂規矩,認同背後道理才有啟發性
雖然我相信啟發式教育,但當孩子還分不清楚對與錯的時候,父母還是要輔導,因此,我也相信孩子需要管教,需要規矩。
我對「規矩」的定義有四個:
一、訂好規矩,但是首先把規矩的道理講清楚,不是盲目的服從。
二、在規矩內孩子有完全的自由。
三、違背了規矩,孩子將受講好的懲罰。
四、規矩越少越好,才能做到啟發的作用。
如果你不告訴孩子(規矩背後的)原因,孩子不會因為你說的一件事是對的或是錯的,就在心裡深深記住。設立規矩卻又不講為什麼,一方面,小孩子就無法學習自律;另外一方面,孩子會把父母親定位為獨裁者,沒有通融的餘地。
如果你訂了一個他無法接受的規矩,他不是認為你不好,就是會叛逆性的想去做什麼。
這些規矩,如果你把它訂得像是監獄般的死硬,孩子違背了,我就要來處罰,(那麼)孩子聽話就會變成一個他律性的,消極被動,而非自律性的。
我覺得孩子越小的時候,可能越需要這些所謂的規矩,但隨著孩子長大,父母要學著信任孩子。違規要懲罰,但規矩要越少越好,而且孩子越大,更需要「越少越好」。
不過度限制自由,讓自主權由你身上移到孩子身上
不要用太多規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讓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
如果你有顧慮,用「共同決定」的方法誘導他。
例如,孩子喜歡玩電腦,不要說,「不准!」告訴他,如果功課做完了就可以玩,但是一週只能玩兩個小時。
把每一個「否定」變成「機會」,把自主權從你身上轉移到孩子身上。
我們(家)到底有多少規矩?其實我都想不出太多的規矩,可能不會超過三、四件事。
比如說,他們出門的話,我們會訂一個時間,希望他們能夠(在之前)回來;電腦上、網路上不能與陌生人聊天;還有重視禮貌,見到長輩尤其要站起來。
還有,就是負責任,自己的房間要收乾淨、吃完飯要把碗拿到廚房。這些可能是我們會去要求的。
我大女兒比較小的時候,可能是六、七歲的時候,在電腦上與陌生人講話。
我們那時與他約定,如果妳在網路上與陌生人講話,還是上了一些比較不好的網站,被我們發現,就可能……比如說,兩天不可以用電腦。這是他們比較小的時候,現在已經不管那麼多了(笑)。但我覺得,任何的懲罰應該都盡量不要做。我會寧願讓他沒有犯錯的機會,而不是讓他犯錯、被發現,然後受到懲罰。
每一次孩子違背規矩受到懲罰,其實對他的心靈都是一種打擊。孩子違背規矩的話,可能都有理由。
也許他是抱著僥倖的心態;也許認為這件事只要不被捉到就可以做;也許他說,你訂的規矩,我不同意,我就要叛逆。不管是什麼理由,最後孩子違規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被捉到或沒被捉到,對他都是負面打擊。
所以我們在乎的,寧願營造一個環境,讓他沒有機會犯錯。
比如說,我們會把電腦位置就放在廚房、餐廳、客廳中間,每天我跟我太太,總有一個人會在這三個地方走來走去。這並不是監視孩子,我們也不會走到他跟前,看他正在做什麼事,但他知道我們在他旁邊。
不把管教當手段,做孩子的軍師、和他談心
其實,考慮孩子的時候,我最多三%的時間在考慮紀律與處罰,九七%的時間,與這些一點關係都沒有。我覺得我們做父母主要的工作是去理解孩子,做他們的朋友,然後鼓勵他,幫助他,幫他出主意,做他的軍師,瞭解孩子在想什麼。如果把管教當作是父母對孩子主要的手段或目的,在做父母的本質上,就注定失敗了。
比如說,我大女兒會喜歡寫些愛情小說與詩歌,然後我就會想辦法幫他去修改、出版,鼓勵他哪一篇寫得好啦,會跟他開玩笑啦,說這篇是不是在講妳自己的故事啦!
小女兒比較頑皮,他喜歡拍一些好笑的照片,我也會跟他錄一些好笑的音啦,拍一些Video(影片),寫一些自傳啦,他年齡小的時候還不會打字,都是我幫他打……。
像我兩個女兒喜歡逛街,我也培養自己去逛街的習慣,他們喜歡台灣年輕的歌手,我也跟著聽呀!無論是歌星、青少年偶像、新電腦遊戲,我都會花一些時間理解。
把孩子當作朋友,和他談心。可以告訴他你每天經歷的事,也可以問他,他一天經歷的事。如果他告訴你做了什麼「不該做」的事情,不要訓話、不要生氣、多聽少講。當他認為和你聊天沒有「被懲罰的威脅」時,他才會無所不談。
其實父母親要做孩子的朋友,定義就是無話不說。
你要讓他無話不說,前提是他要對你有足夠的信任,「說了以後你不能罵我,不能批評我,不能認為我很壞,很不好,」最多是聽我傾訴,或幫我開導,而不是一聽就要處罰。
不應懲罰失敗,逃避錯誤只會扼殺創造力
我的為人處世很多是學自我的父母親,但是父親在世時,他沒有和我很親近。我感覺到,父親是很了不起的人,但卻沒有機會更多認識他,因為這份遺憾,我盡量花時間陪我的小孩,而且盡力做個能與他們說心話的父親。
此外,不要懲罰失敗。
你可以懲罰懶惰、依賴、逃避、不負責任等不良行為,但是不要懲罰失敗。失敗是學習最好的來源,懲罰失敗可能會挫傷孩子創造的動力。如果父母只想要孩子避免失敗,孩子可能會為了怕失敗只去追尋那些很簡單的目標,不敢自我挑戰,把自我的目標訂得太低了。
也不要說教,因為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說教,他可能失去判斷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說教,他可能叛逆,或不信任你。更不要過多的插手孩子的事務,剝奪孩子自己的選擇權,覺得自己為孩子安排的路是通向成功最直的路,孩子只有服從。再者呢,他可能認為失敗是一種懲罰,是羞愧的事情,甚至失敗了不承認,或是無法從中學到教訓,這是相當可惜的事情。
管教的方法,沒有一定的對錯,要因材施教。另外,我覺得父母親也有自己的個性,不代表只有一種方式(才是對的)。但我個人認為(加強語氣),對一個孩子來說,你用不允許、不准、做了違規就要處罰,這種傳統的方法來教導孩子的話,我覺得他會學會的就是:「我不應該做這件事,因為我怕懲罰。」
我覺得更好的方式是鼓勵他們,激發他們去做想做的事情,每個人都該有自己想追尋的理想,鼓勵他們正面的往這邊走,負面的則才用「稍稍的」懲罰把它擋住。
小檔案 李開復
出生:民國50年
現職:Google全球副總裁暨中國區總裁
子女數:2個女兒,一個16歲、一個12歲
管教心法:不要因處罰讓孩子失去自律性,而變成他律性的小孩。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
關鍵字建檔說明
|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
mowein
於 2009-01-15 15:43:18 說 懶惰、依賴、逃避、不負責任等不良行為會導致失敗這很難區分...憑什麼說別人的管教出一個沒創造力的小孩是失敗的?也許他們教出的的小孩有很強的複製能力,執行能力,觀察能力..那我也可以假設自律性的小孩察顏觀色的能力比他律性小孩子差.他不懂得命令是可以朝令夕改的.規矩是要從臉色來看的.積極可以做出很多成果,但是用出一堆爛攤子要別人收的例子也不少!!俗話說.人沒有十全十美的.所以認清自己和小孩的缺點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