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經濟 說給孩子聽?

‧本文由 bossjun 分享 ‧ 2009-04-04 ‧ 顯示 4,778 次 ‧ 轉寄 9 次 ‧ 短評 1 篇 ‧
家中經濟 說給孩子聽?

金融大海嘯,掃到的不只是成人,家中經濟狀況的變化其實也影響到孩子了,面對這樣的變化,你覺得這是「不可說的秘密」或是一個機會教育呢?聽聽大家怎麼說!

〈別說太多1〉半透明主張 保護幼小心靈

文/于覓(台北市)

家中經濟對於才小二的小朋友而言,我主張採取半透明化,適時灌輸賺錢很辛苦,尤其每天報紙隨手一翻,看著失業率的攀升、學生繳不起午餐費等新聞,同是小學生家長的我,心更覺得好痛。

大環境的不景氣,工作有減薪的壓力,坦白告訴兒子,賺多賺少,只要全家平安健康就好,對於減薪及無薪假,更是用他懂的方式比喻,至少在父母親羽翼下,更要懂得居安思危的現實,所以,減薪以及投資失利一事,會用自己為範本告訴兒子,讓他對家中的經濟稍有認知。

於是在慾望與金錢考量上,寶貝兒子會漸漸得學習拿捏,至少,在公車與步行兩者間,會選擇後者,安步當車且樂在其中的我與寶貝兒子談天說地話家常。適時的吐露讓小朋友知道大人賺錢的辛苦,另外一半的不透明,則是不想讓幼小心靈太早介入現實無奈,讓不穩定年齡中有錯誤認知與謬想。

〈別說太多2〉怕花錢 孩子放棄就學

文/其加(台北市)

印象中,媽媽的臉上總是寫著大大的煩惱,口中總是念念有詞的說著:「房租、電費、水費、瓦斯費……。」告訴我們賺錢不容易,要節省,不能亂花錢。

我在家排行老三,我總是接收姊姊和哥哥穿過的制服,每當要繳交學費或其他雜費時,總是最後幾個繳交,因為媽媽總會說再過幾天。

因為這樣的家庭環境因素,我們家孩子從小就明白勤儉的重要,但是也因為這樣,本來應該全心全意當個學生的我們,都急著想要出去打零工貼補家用。以致於我們三兄妹的觀念就是國中畢業就必須出去賺錢,半工半讀。

這樣的日子持續至今,姊姊和哥哥都只有高中畢業,而在我即將要念大學的那年,媽媽說了一句話,加上姊姊和哥哥也是相同的處境,讓當時很想念書的我,很難過的放棄了求學,努力去掙錢,她說:「念大學要花好多錢……。」

有過這樣的經驗,我認為家庭的經濟讓小孩知道是必然的,但不可過多,不可對孩子有所要求,那對孩子來說,是無限大的壓力,阻礙了他們的發展、他們的去向,讓他們沒了想法。如果,我當初執著的去求學,我現在會不會有更好的成就呢?

〈別說太多3〉大人嚷沒錢 孩子有壓力

文/Sella(台中市)

孩子拿著收費袋盯了許久,終於開口問我:「老師,這個月是8750元嗎?」是的,聽到我的回答,念小二的她嚷著:「慘了慘了,那麼多錢。」一句慘了,喚回我兒時記憶。

在我年幼時,家裡經濟還算寬裕,直到爺爺奶奶相繼臥病在床,身為獨子的爸爸責無旁貸的扛起一家重擔,但龐大的醫藥費終究把我們給壓垮了。那段日子過得很煎熬,加上媽媽常習慣性將「沒錢」掛在嘴上,對正在就學的我們來說,很無奈。

因為我們對家中的經濟根本使不上力,能做的,只是將自己的欲望通通剷除掉。同學中午訂便當,我只能從家中帶便當去學校蒸,要不,花個10元,買顆茶葉蛋配包方塊酥草草解決。那時,我最害怕的不是書沒念完,而是黑板上寫著一項項待繳金額,每回向爸媽開口都覺得很羞愧。這段記憶到現在仍很鮮明。

我認為,適度讓孩子了解家中經濟情況是好的,但請不要過度釋放壓力。畢竟,對他們來說,目前最重要的還是念書呀!

〈不需隱瞞1〉共體時艱 全家一條心

文/傻妞(台南縣)

如果是以前的想法,我會不想讓孩子們知道家中的經濟已陷入困境,而變得不快樂。可是,經過幾番考慮,我覺得還是讓孩子知道父母的困境,也能讓他們了解今後必須更加刻苦耐勞,也要省吃儉用,家人才能一起共體時艱度過難關。

雖然現在日子很苦,可是,孩子變得好貼心,他們不會再要求買新衣、換新鞋,也不再要求吃大餐了;甚至以前不吃剩菜的孩子,也學會珍惜食物了。看著他們懂事了不少,讓人感覺好窩心喔!有時候,人在逆境的時候,反而會學得更多,家人之間比較能互相扶助與體諒,這種患難見真情的感覺,可以讓全家人的心更緊緊黏在一起。

暗夜裏看見孩子熟睡安詳的臉龐,想到他們貼心的一些話,忍不住還是落淚了……,孩子,希望你們不會因為家裏變窮了,而自卑難過;更不用覺得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來,英雄不怕出身低!雖然現在日子很苦,可是,我們一定要堅強的活下去。不管以後是否還會遇到更困難的問題,我們都要相信雨過天青,一切都會變好的!我們要一起加油,好嗎?

〈不需隱瞞2〉當成磨練 學習承擔

文/莉蒂亞(新竹市)

每晚睡覺前,總會檢查我的珍珠小皮包,細小的珍珠隨著裡面的10元、5元、1元銅板漸漸鼓起,總是有一份莫名的滿足感。終於,到了快要撐破珍珠小包的時候了,我小心翼翼的拉開小包的拉鍊,帶著笑意慢慢的數著……。

我兩手捧著沉沉的硬幣奉獻給我的母親,母親總是帶著欣慰的笑接下,小小的我可以為此高興好幾天。

我很高興可以為拮据的家計盡一點心力,看著母親拿著我的零錢到隔壁的柑仔店買雞蛋,覺得自己也可以為家裡分擔,有一種成長的喜悅。

我的母親不會主動告訴我們家裡的經濟狀況,但是我看見她總把滷蛋分給我們三個小孩吃,自己跟父親就將著滷汁大口扒飯,母親答應每星期給我們的零用錢,也從來不會少給,她只說:要好好運用自己的零用錢;她穿著過時的衣物,她勤儉惜物,這些那些,小小的我們都感受得到!

我們在討論是否該讓孩子知道家中的經濟狀況,是不是能換一種思考,把孩子當成是家中的一份子,他有參與家庭的權利跟義務,家裡的匱乏對小孩而言不見得是受苦,也許是學習承擔最好最自然的機會!

〈不需隱瞞3〉開明態度 用錢更謹慎

文/小豆唐(台北縣)

小時候看過一篇文章,作者父親是軍人,母親是家庭主婦,家裡孩子不少,每當父親發薪餉,母親便會將錢擱進竹籃子裡,叮嚀他們這些錢是一家子的一個月所需。

無論是老大的註冊費、老二的布鞋錢、老三的看病費,甚至是母親的菜錢都將由此處支出,錢如果沒了就得去跟親戚開口借,若有剩餘還能存進郵局裡。

「你們每個人都有權從這裡拿走你們認為需要的錢,但在拿時,別忘了先想想下一個用錢的人,或許比你有更急切的需要。」這位智慧的母親用這種方法讓收入有限的家庭,度過了一段貧瘠歲月。

後來等我自己也當上了媽,我也秉持著開明的態度,對於家中經濟從不避諱讓女兒知道。

在街上當她看到想要卻太貴的東西時,我會明白告訴她這東西超出了我們能揮霍的範圍,不是買不起,卻是不該花,這筆過多的開銷我寧可拿去捐給比我們更需要的人,這錢對我們叫揮霍,對他們叫急需。

女兒今年13,在用錢的支度上謹慎而不吝嗇,樂於行善捐錢,甚至在父親失業時,還拍拍父親肩膀豪氣地說別擔心,她銀行裡有錢,在聽見她的話時,一股暖流自我心口漫出。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Plurk 噗浪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寄件者: 為避免成為廣告信跳板,本功能限會員使用!加入會員
收件者:
留言:
 
forward collect
collect title
collect button
  •  溝通
  •  經濟
  •  親子
  •  家庭

keword icon
關鍵字建檔說明
  1. 關鍵字是您認定內容相關性或方便記憶、搜尋的用詞。
  2. 以名詞為主,避免用詞習慣的差異。
  3. 設定欄位上方為目前的關鍵字詞及得票數。
  4. 被勾選的關鍵字代表您所投的認同票。
  5. 您可勾選這些選項,或由設定欄中新增更多關鍵字。
  6. 新增關鍵字時,請以空白或斷行來區隔關鍵字。
為了更容易取得相關資訊,請大家協助建檔,謝謝!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1.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2.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3.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1.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2.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3.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4.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5.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
    • 贊助會員 mvp ─── 贊助網站營運基金之會員(一天一元)詳細內容
    • 分享會員 vip ─── 長期且持續分享,半年內超過 100 篇以上者 詳細內容
m happydog= 遠離顛倒夢想 =  Gatekeeper icon VIP icon  於 2009-04-04 07:44:36 說
原來草莓族的形成,父母才是最大的問題。
手動
登入

 
 
快速
登入
使用 Facebook 帳號登入
查詢
密碼
 

  • 2013 網站改版公告
  •  
  • 歡迎lon1329加入!
  • 歡迎Judy Rila加入!
  • 歡迎TC加入!
  • 歡迎太陽餅加入!
  • 歡迎Mzzzz加入!
  • 歡迎anthony899841加入!
  • 歡迎jbtu加入!
  • 歡迎安安加入!
  • 歡迎柯國斌加入!
  • 歡迎Walis Nokan加入!
  • 歡迎Rachel Green加入!
  • 歡迎James Doe加入!
  • 歡迎James Vergara加入!
  • 歡迎Sofia Vergara加入!
  • 歡迎Cindy Cheng加入!
  • 歡迎鄭母菌加入!
  • 歡迎Jin Chen加入!
  • 歡迎Wei Zihan加入!
  • 歡迎林依依加入!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