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聖嚴師父
‧本文由 Lily 分享 ‧
2008-05-16 ‧
顯示 3,512 次
‧
轉寄 3 次
‧
短評 2 篇
‧
文�袁瓊瓊中午,我在農禪寺用齋飯。盛了飯菜後,便和其他信徒一起圍桌坐著,齋堂裡很安靜,坐了數十人,卻連盤箸相擊的聲音都沒有。
圓桌上,約有十人圍坐,各自面對著自己面前的食物。我旁邊的人合十謝飯後便垂頭開始靜默的吃。我自己也一樣,只低頭面對著自己的餐點。只是簡單的麵疙瘩頭,南瓜湯,筍片,白菜,豆子和青江菜,但是專注的吃著的時候,只覺得美味異常。那美味不是唇齒之味,而是一種心情。也或許是來自我自己的一心一意,心無 旁騖吧,將自己全部交給食物時,食物便還報我安寧和幸福的滋味。
我像當初打禪三時那樣,把飯菜吃完,一屑不留,之後用清湯沖洗盤面的油漬,涮乾淨了再全數喝下,就像師父當時所教的那樣。之後,捧著自己的餐具到洗碗區洗 淨,洗完後倒扣放到瀝水籃內。別人洗好的,也正一份份放置著。想到自己洗好的餐具,下一餐會供應某個不認識的人,而自己用過的這份餐具,也承載著陌生人的虔敬與善念,不知怎麼的,就覺得非常感動。
我已經很久沒有來到農禪寺。在我的感覺,農禪寺和聖嚴師父似乎是一體的。在別的地方看到的聖嚴師父,似乎都不如在農禪寺的時候,與整個環境渾然無廓。農禪寺特有一種清澈與秩序之感,非常的簡淨質樸,正像聖嚴師父。
我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都是透過打禪三認識聖嚴師父的。在這之前,我因為有「食字癖」,拿書當飯吃,拉拉雜雜也看了些佛經和禪學,但是根底上,不過拿它當故事書看,對於佛教或禪宗是沒有什麼感覺的。
在禪三報了名之後,還幾番躊躇要不要落跑,最後是因為和蘇偉貞一起報的,她逼我一定要來陪她,所以就抱著參加「另類郊遊」的心情來了。年紀一把之後, 突然要和不相干的人一起同吃同睡,還不能說話,還要打坐念經.... 只覺得吉凶未卜,完全不知道能不能撐得下去。結果等到聽見聖嚴師父講經時,馬上呆住,像石破天驚,感覺是:原來和尚可以是這樣子,原來佛法可以是這樣子。
也許是為了對付我們這些根器不足的凡夫,聖嚴師父在禪三時講的佛法,不知道為什麼很不「佛法」,幾乎沒有什麼專有名詞,每一句我都聽得懂,內容又非常的入 世,完全是與我們的生活家庭事業感情有關的事,而聽上去,好像佛經裡有一大堆的菩薩也差不多都有這一類的煩惱。聽著聽著,就覺得菩薩們一個個都非常的親切,聽完經去看大殿上的佛像,在莊嚴之外,會覺得祂們有血有肉,也曾經是活生生的人,而祂們與我們的不同之處,在於祂發了願,而我剛開始打禪三而已。
禪三打了四天三夜,那是我一生少數的美妙經驗。在這幾天裡,師父從頭帶領到尾。很難形容在禪三中感受到的師父,覺得他是極美又極浩大。我用「美」形容師 父,曾被農禪寺的法師教正說:「不是美,是莊嚴。」但是,我事實上感覺到的便是美,師父很像是佛法之美的具體化身。他外顯的形象,那種清絕,淨純,就像是佛法的甘冽。
師父雖入佛門,其實極重感情。他十四歲在狼山出家,十八歲返俗家,那時母親病重,師父隨侍半個月後,不得不回寺廟。後來母親在他返寺後去世,二十年後,聖 嚴師父在「歸程」裡寫到這段往事時仍說:「直到現在,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不免要淚眼糢糊地俯首啜泣。」同樣的,離鄉三十九年之後,師父有一趟大陸之行,這一趟旅程,師父在書裡寫:「我以一個年近六十的老僧,卻在沿途,常常觸景傷情,流了許多的眼淚,有的是往內流,有的是往外流,有的地方還是欲哭無淚。」 我最初看師父的書,發現他這麼愛哭,非常驚奇,覺得他實在是太不像我們印象中的出家人了,不是都說「六根清靜,看破紅塵」嗎?
我曾經上過師父的電視節目與他對談,當時談的是受虐兒童的問題,師父在講到孩子們在幼弱時受到的非人待遇時,自然有一種愁容,那也使人震動,知道他有所 感,有所動,知道他仍然對眾生有情。而就是因為這種「有情」,使得他從一個閉關清修的僧人,出世弘法,發願要建「人間淨土」。也因為他這種「有情」,使得他能領會和包容凡夫的世俗喜樂,所以才能把佛法講得直進人心。
師父從來不會見人就勸信佛或修道。在打完禪三後,因為道心不堅,打坐也不打了,佛經也不看了,但是見到了師父,他從來也不問你為什麼不來聽經了?只是高高興興的喊你的名字:「袁瓊瓊!」
那是禪三後兩年的新春,我和偉貞一起去給師父拜年。那時候師父正在安和路的道場和信眾們談祈福法會的事。天冷,他戴著毛線帽,圍著圍巾,兩手筒在僧袍袖子 裡,晃過來又晃過去,像個老頑童。有人問他經費沒有著落他煩不煩?師父說:「師父不煩,做得到的交給護法去煩,做不到的交給佛菩薩去煩。師父沒事做,不煩。」後來當真祈福法會就轟轟烈烈的辦起來了。而師父對一切似乎都有這種袖手的信心,無論對人對事。他是我所知最忙碌的人,但是每次見到,他總是悠然自 適,關注些你絕對沒料到他會關心的事,像他有一次提到他看朱少麟的「傷心咖啡店之歌」,師父說:「海安太可憐了,應該叫他來聽聽佛法。」
聖嚴師父是禪師,禪宗有喜笑怒罵的傳統,他是我僅見的既滑稽又莊嚴,能活潑又能肅穆的人。凡是聽過師父講經的徒眾,都領略過他的幽默感。他說法非常入世, 大半以人間事闢解,而能夠出入於玩笑和正信之間,而分寸不失,是因為他本心的純粹吧。師父十四歲出家,後因戰事從軍,軍中十年裡他茹素誦經,因為一心想再度出家。在同寺的師兄弟紛紛還俗時,師父堅持只要做一個僧人。後來二度出家,奉師命東渡日本去念學位,在留學的歲月裡,許多人揣測他會還俗,而他仍然只是 要作一個僧人。繼承了東初老人的遺志後,掌理法鼓山和農禪寺,而師父的態度仍然是:他只是一個僧人。在他而言,學位名位或地位都不是大事,他只是一個僧人。這種素樸和專注,正是師父內在力量的來源。
老原按:這是2000年舊稿。聖嚴師父近年身體不好,一直在洗腎。我聽說有信徒找到了人願意捐腎,但師父拒絕。他說他年紀大了,活不幾年了,腎捐給他是浪費。師父說:「還是捐給別人吧。」修行人的大慈悲心,往往只在尋常行止間。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
關鍵字建檔說明
|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
小茱
於 2008-05-16 12:41:09 說 大慈悲心~ 往往只在尋常行止間 | |
point
於 2008-05-27 12:43:11 說 也想嘗試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