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回憶(陳文茜)
‧本文由 reader 分享 ‧
2008-08-19 ‧
顯示 3,040 次
‧
轉寄 4 次
‧
短評 5 篇
‧
陳文茜清醒,往往得從帝國神話的死亡開始。八月八日,北京奧運開幕儀式,只有在迷狂中還相信中國永處盛世的人,才會同意張藝謀的歷史詮釋。中國曾經繁華,但近代中國是一個從殘破中重生的歷史;這是鳥巢、水立方令人讚嘆之處。鳥巢總計用了可打造兩艘航空母艦的鋼鐵建築完成,水立方以泡膜製成像溫婉的女主角;完成作品的建築師分別來自瑞士赫爾佐格雙人組及澳洲建築團隊。地球兩端的夢想家為北京奧運留下最後的歷史詮釋,當中國不再只宣揚自己的盛世,願意將自己最古老也最驕傲的土地交予最前衛的世界夢想者時,中國才真正跨越了它的悲苦年代。
展現西方建築才華
張藝謀在洋式鳥巢裡,以人海戰術塞滿了盛世傳說,從文、武、筆、墨、印刷術發明,到鄭和下西洋……,滿巢遍是他的人海黃金甲,以藝術創作而言,美術設計固強,但創意空泛。當兵馬俑吼得越大聲時,中國崛起的意義就更小。在張氏歌詠的巨大呼喊聲中,我寧可觀賞流連鳥巢上空的彎月,纏綿著北京;百年來見證死亡如何無情的苦苦追逼北京人;一百五十年來,一直活在戰爭、鬥爭中的北京,終於得到月娘寧靜的美麗祝福。北京需要笑臉、需要溫柔,它最不需要的就是集體、狂暴式的吶喊。那樣的北京,早已演出太多次了,而每次吶喊的歷史結局,都是悲劇。
「開放」,沒有陰影的開放,才是整個中國民族復活救贖的秘密。2005年8月,三年前,我第一次見證了新北京規劃的藍圖,北京也在那一年揮別了宵禁,開放什剎海,把慈禧的後花園,交給了北京夜晚的男女們。全球最傑出的建築師們皆在北京留下作品,繼郎世寧圓明園的巴洛克花園後,這是西方再次大規模地回到了北京,並未掠奪,而是將北京當成他們建築才華的表演競技場。我曾如此讚嘆北京的改變,三年前還是城市規劃館主任,現已是副市長的陳綱回答我,「文茜,一個城市要往前大躍升,它最需要的是新的思維。」
從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那一天起,北京日夜沒有停過,狂風暴雪仍有工人們為他們不知何物的鳥巢一段一段地焊接鋼材。北京故宮 2002年也啟動了大整修,北京故宮鄭院長望著本已是斷垣殘壁的建福宮,曾慨嘆,「中國啊!造了什麼孽?」自從1925年溥儀的太監們一把火燒掉了藏寶的建福宮後,紫禁城裡就留下了這麼一個破落戶般的殘石亂草角落;直至2002年前,中國既無錢也無暇修復;足足77年。
亂世北京已經遠去
這些歷史當然都已經過去了。回顧百年,中國走到這麼一步,太不容易。
1932年,中國第一次派人參加奧運,只一個選手,東北人劉長春,奧運各國進場就他一個人孤伶伶地扛著中華民國大旗,代表數億中國人走入會場。據說他的出賽,還是少帥張學良出了8000大洋換來的。
而1908年第一個中國人提倡奧運,南開大學張校長,他提了奧運三問,「中國何時派選手?何時得金牌?何時舉辦奧運?」1908年至今2008,正好一百年,北京才終於舉辦了奧運。
2008年8月8日晚上11時30分,居庸關放完煙火,那一夜北京人滅了燈,沉沉睡去。那個亂世北京,真的遠去了。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
關鍵字建檔說明
|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
reader
於 2008-08-19 02:42:50 說 如同喜歡吳念真的文字一般喜歡陳文茜. 覺得這兩人不只智慧 對鄉土人文都有著濃厚的悲憫情懷. | |
happydog= 遠離顛倒夢想 =
於 2008-08-19 06:26:47 說 文茜的思路、文筆、口材總是如劍般的那麼犀利,但其鋒芒除了傷人往往也自傷,或許拔了劍就沒有回鞘的一天,出頭永無回頭時,英雄孤寂總難奈。 北京,但為首都的一日,就沒有寧靜之時。 | |
台客
於 2008-08-19 10:07:27 說 中國可以為什麼台灣會不行?一直走下波,省力嗎? | |
叮咚= Dare to dream, able to win! =
於 2008-08-19 10:22:11 說 之前看電視上訪問香港科技大學的朱經武校長(台灣人),他說的直接:「台灣有一種要求齊頭式平等的心態。」無法全面向上提昇,卻只能讓更多人向下沈淪。 大學不就是如此嗎?為了讓「更多學生」都能上大學,廣開大學之門,但有人敢說這十年來台灣的大學教育在進步嗎? 再如桃園航空城的概念也有這樣的影子。說是圖利財團,但我想該捫心自問,自己是不是見不得人家好? | |
point
於 2008-08-20 12:30:07 說 事情總有是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