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梳頭和刷牙
‧本文由 reader 分享 ‧
2008-08-28 ‧
顯示 2,695 次
‧
轉寄 1 次
‧
短評 2 篇
‧
顧業民梳頭
現代之腦力勞動者,常常苦惱於用腦過度導致脫髮,事實上,古代許多文人墨客,也飽受脫髮之苦。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也曾一度脫髮,受名醫指點後堅持早晚梳頭,「梳頭百餘下,散髮臥,熟寢至天明」,不久就防止了頭髮的脫落。
古人對梳子的材質也大有講究,金、銀、玉石、象牙、犀角、玳瑁,以及各種名貴木材,都可以做梳子,它們的功效各有不同。
《本草綱目》中推荐了有清熱涼血解毒功效的「黃楊木梳」。過去宮廷貴婦常用天然犀牛角製成的「犀梳」萊梳頭和做裝飾,犀角清熱解毒,善清血熱,可以治療熱病頭痛、火熾神昏,是珍貴的藥材,十分難得。
民間用牛、羊角製成的梳子,也可以作為犀牛角的代用品。牛、羊角去垢而不沾,溫潤而不掛髮,同時牛羊角本來也是具有涼血、息髮、鎮靜作用的中藥,還可消炎鎮痛,治療頭痛、熱毒,還能祛屑護髮,治療失眠。
刷牙
最早的牙刷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東漢時期高世安所譯《佛說溫室洗浴眾僧經》中,講到洗浴所需的七種用具,其「六者楊枝」,是將楊枝的一端打造成刷狀蘸藥或香料刷牙。
還有直接咀嚼楊柳嫩枝清潔牙齒的,即「晨嚼齒木」。明代李時珍也認為將嫩柳枝「削為牙枝,滌齒甚妙」。
到了南宋,民間已經可以買到批量生產的牙刷,即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做握柄,一端鑽毛孔兩行,刷毛為馬尾,幾乎和現在的牙刷外觀一致。
古代漱口普遍採用含漱法,最早使用的漱口劑有酒、醋、鹽水、茶及清水等。
藥物牙膏的雛形,最早出現在宋太宗下令編纂的《太平聖惠方》中,將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薑汁、細辛等,用來「擦牙」。
後來還在藥膏中加入清熱解毒的中藥,如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藿香、佩蘭等,不僅能去除異味,還有治療口腔疾病的作用。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
關鍵字建檔說明
|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
Valerie
於 2008-08-28 09:42:45 說 很想看看古代的牙刷! | |
point
於 2008-08-28 12:19:21 說 同 Valerie 的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