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 ( 張大春)
‧本文由 reader 分享 ‧
2008-10-08 ‧
顯示 7,035 次
‧
轉寄 4 次
‧
短評 2 篇
‧
張大春無論同甚麼人提起歷史小說家高陽,我總稱「我的老師」或「師傅」。他臨終前曾經抱怨我從不曾公開給他磕頭、行拜師禮,我當時的答覆是:「給磕頭有甚麼難的?蹭了您的名聲我心裡過意不去。」
跟孩子們說到這段往事,他們祇能以自己在學校裡的生活體驗來意會,於是自然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那他教了你甚麼?」
「他教了我數不清的東西。」我說。
「他教你寫字嗎?」張宜問。
我愣了一愣,忽然想起一個字來:「是的,他也教我寫字。」
高陽曾受詩學於周棄子先生,而周先生浸潤吟詠,獨得力於宋人家數,命意謀篇,修辭結句,常宗蘇、黃;尤其是在詩中轉折遞進之處,重視我們今天文法學上所謂的「副詞」。祇不過老輩兒的人不那麼分析詞性,總把副詞、連接詞之類通稱為「虛字」,棄子先生嘗謂:「擅用虛字,是宋詩大異於唐人處。」
這個用語上的小講究,似乎對高陽自己寫詩有著莫大的啟迪。或許是為了印證棄子先生的看法,他特別在唐人集中留意,倒也找著了不少「擅用虛字」的例子。我忽然想起的那個字,就是這麼來的。
劉長卿(一作皇甫冉)有〈登萬歲樓詩〉如此寫道:「高樓獨上思依依,極浦遙山合翠微。江客不堪頻北望,寒鴻何事又南飛。垂山古渡寒煙積,瓜步空洲遠樹稀。聞道王師猶轉戰,更能談笑解重圍。」
高陽是這麼問我的:「這個『更』字,作何解?」
「更」,從金文看,是以手執杵擊柝(或鼓)之形,那就是打更了,古代夜間報時用此。一更過了又一更,由此而引申為改易、值役、取代甚至交替的意思。作為副詞運用,最常見的還可以作「越發」解──「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即是。但是在這首詩裡,用「越發」之意來解似乎說不通。
高陽說:「本來也沒甚麼難處,這叫『實字好認,虛字難說』,到了詩裡,『虛字』之妙,就是文字本身說不得,意思卻彷彿能夠體會。你說最後一句:『更能談笑解重圍』,究竟這『重圍』解得了解不了?」
「看上文是解不了。」
「那就是了!」高陽接著說:「所以這『更』字應當作『豈』字解,是個反問的用法。」
「從文字學上看,沒有這個道理。」
「這是詩,哪個跟你談文字學?」高陽帶些不屑的意思,接著說:「可是,這一句如果真給改成『豈能談笑解重圍』,語氣又太強硬了,反而像是在觸那個『王師』的楣頭了,劉長卿作意斷斷乎不至於如此。」
我似有所悟,一時間就算有了體會,也還說不明白,高陽接著又說:「那麼『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這裡的『更』呢?」
這是五代後蜀的花蕊夫人徐氏所作的〈口占答宋太祖述亡國詩〉,原文如此:「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跟剛才那一句一樣,作『豈』字解,也說得通罷?」我說。
「不如作『竟』字解。」高陽說:「你要體會:就算字是倉頡造的,意思可不全歸他管;用字的人,本來就該發明意思。」
單憑這一個「更」字,以及「憑詩化字」的門道,以高陽為師,我是終身受用了。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
關鍵字建檔說明
|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
reader
於 2008-10-08 02:58:14 說 中文字真是學問大! | |
叮咚= Dare to dream, able to win! =
於 2008-10-08 10:13:45 說 就像日前那篇討論自己的稱謂就多達數十種的文章一樣。文字用詞除了要在簡短中佈建出具體的情境外,更要能保留其中值得玩味的部份供讀者玩味,而不是將意思說死了。 昨日晚餐時,看著晚報上余光中先生的一篇「讀仇英畫」,也很能感受文字佈景寫境的魔力。短短的小詩中,彷彿同作者一起駐足畫前,神遊畫中。絕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