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得要會說故事(張大春)
‧本文由 reader 分享 ‧
2008-10-12 ‧
顯示 2,722 次
‧
轉寄 4 次
‧
短評 0 篇
‧
聯合新聞網張大春
前回我來這遍地是名人的堂子發文章,居然有些迴響;有人喊痛快,有人喊打;喊打的說我不能體會「搶救國文聯盟」的憂思和處境,喊痛快的滿心以為我行文間有「不爽余光中」的用意,意圖藉我的文字順手推打長者一陣,這就很不光明磊落了。
鍛鍊派與拼貼派
國語文教育該如何與時俱進?這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題目,有謂宜調高授課時數者,有謂宜增加文言文比例者,有謂宜「統整」教學內容者。這裡頭就能夠粗分成兩個主張了,一個我姑且稱之為「鍛鍊派」,強調國語文的基本訓練,還是要從熟習傳統經典、豐富行文鍊意的能力做起,求其薰沐積累,漸進有功。另一個我稱之為「拼貼派」,強調重新類化固有的分科學習,以學習旨趣勾合不同科目的知識內容。
就其犖犖大者而言,兩個家派所堅持的綱領都無可非議。但是,一旦落實到第一線的教學,師生與家長又都隨時面對著升學競爭,無論多麼具有理想性格的綱領都不免淪陷於考試機器的碾磨。從這個殘酷的現實面來看:「鍛鍊」一派所強調的授課時數、古文比例似乎無助於紓解學生的壓力;而「拼貼」一派顯然也無能自拔於那些花樣層出不窮的評比競技,最後仍然是以通過考核目的為愜心貴當,而孩子們還是要背著大書包、拎著小提琴、從英語教室或作文教室趕赴心算班。
在全球茫茫學漢語的大潮之中,我曾經應新加坡教育部之邀,去為那兒的中學生以及老師上了幾天的課。大同小異的一份教材,也搬到南桃園的幾位國中小學校長的讀書會上分享與推廣。這份教材原就是一篇一萬兩千字的散文,標題是「寒食」。
從一首〈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介紹唐代詩人韓翃和他的妻子柳氏的聚散離合,以及藉一詩而任官的韓翃究竟如何無奈地粉飾了唐德宗的歷史形象。故事自然也旁及於安史之亂,點畫出中唐以後的動亂和割據,同時也溯及漢桓帝日封五侯、大用宦官的背景。然而「寒食」的豐富內容尚不止如此,這個歷來被曲解為晉文公強迫介之推任官,以報其割股療飢之恩的故事根本是個誤會,寒食節真正的來歷是基於防範火災、維護城居者公共安全的考量而訂定的—如果我們不肯在客觀知識的面前偷懶,還可以順藤摸瓜地發現:古代的中國在一年之中居然有三個「大風起兮」寒食節。
小學校長們的憂慮
透過這樣一篇不需要任何一個附加註腳的散文,一個接著一個有著豐富情節的故事以「寒食」為核心而輻射於歷史、地理、文學、氣象、民俗、政治和公民等諸科的知識內容。當我自覺又完成了一場精采的演講之後,那十幾位熱情的小學校長卻提出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在第一線教學現場上的老師們能像你一樣說故事嗎?」
乍聽之下,我還以為這是對我能言善道的一點恭維,然而我立刻從校長們誠摯的憂慮之色上看到了真相:多年以來,我們的師範教育者也好,改革師範教育者也好,恐怕從來沒有積極培育過人們曲盡起伏說故事的能力。我要問的是:不能說故事的老師跟不會握方向盤的司機有甚麼兩樣呢?
我們一向把聽故事當消遣,說故事的人還不如雜耍演員眩眼呢。也正因為大部分的人不講究說故事,當然就不能從敘述的結構裡體會客觀知識之間迷人的關係,也就寖失了深邃的聯想與好奇,到了這個地步,透過鍛鍊派和拼貼派之鼓吹,來「加強某某學科能力」反倒成了不得已的時尚。
【2008/10/07 聯合報】
註:引發迴響的文章,〈何必拯救火星文?〉
見~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4528954.shtml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
關鍵字建檔說明
|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