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鐘與碧紗籠
‧本文由 reader 分享 ‧
2008-10-16 ‧
顯示 7,447 次
‧
轉寄 3 次
‧
短評 0 篇
‧
飯後鐘與碧紗籠世界日報
楊靜
唐人筆記《摭言》(即《唐摭言》,作者不詳),記述了一個頗有警人醒世的故事:
唐代有一人名叫王播,聰慧好學,出身貧寒。有一年,他遊學來到揚州,寄寓於揚州惠照寺木蘭院,隨院裡僧眾齋飯。
起初尚好,日子一久,和尚們卻厭棄他了,常常合謀來捉弄他。
寺裡規定,開齋飯時以撞鐘為號。這一天,和尚們用過齋飯之後才撞鐘。等到王播趕至齋堂時,早已僧去、盆淨、堂空。
小播知道自己已不受歡迎,再待下去只有自討沒趣。於是他背著書籍,長嘆一聲,在木蘭院壁上題了一首詩後,便離院而去。
「皇天不負苦心人」,二十年後,王播高中舉做了揚州刺史。有一天,秋高氣爽風和日麗,王播興致勃勃地來到惠照寺舊址重遊。
一進院門,但見寺院今非昔比,牆壁斑駁,面貌破落,和尚個個年老頭白,木蘭樹老虯枝無花。
只有他昔日題在院壁上的那首詩,已由眾僧拂去塵灰,抹擦乾淨,並用碧紗籠罩了起來,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王播站在題詩壁前,默默無語,他回首往事,自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乃詠詩二首云:
(一)
二十年前此院遊,木蘭花發院新修;而今再到經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
(二)
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梨飯後鐘;二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
詩寫得一般,但記述寺院二十年來的變化以及作者的人生體驗,卻頗有真情實感。
「飯後鐘」、「塵撲面」、「碧紗籠」等句,形象生動,足以窺盡世態人情。
其實,這種現象,古今皆然,不必大驚小怪,泰然處之便是。
老舍先生在小說《趙子曰》第一章說:「老太太買柿子是挑大個兒的挑,歷史家寫歷史是選紅鬍子藍靛臉的人物寫,就是小說家也常犯這路『勢利眼』的毛病。」
老舍所說的這路「勢利眼」,可以用揚州惠照寺和尚對待王播的前倨後恭的態度來詮釋。
王播窮困潦倒時,眾僧捉弄他,後來,竟以「飯後鐘」逐客;而當王播發跡當了官,那些和尚迎前候後,唯恐接待不周,連他的壁上題詩也受到精心護佑,用「碧紗籠」罩了起來,以示敬重。
註:「闍梨」為梵文譯音,讀She ˊ Iˊ(舌離),係「阿闍梨」之簡稱,又譯阿遮利耶,義為「軌範師」,即高僧,今泛指和尚。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
關鍵字建檔說明
|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