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恕之心
‧本文由 reader 分享 ‧
2009-02-13 ‧
顯示 2,818 次
‧
轉寄 14 次
‧
短評 6 篇
‧
心靈之窗我們常在自己腦子裡預設了一些規定,認為別人應該有什麼樣的行為。如果對方違反規定,就會引起我們的怨恨。其實,因為別人對「我們」的規定置之不理,就感到怨恨,不是很可笑嗎?
大多數人都一直以為,只要我們不原諒對方,就可以讓對方得到一些教訓,也就是說:「只要我不原諒你,你就沒有好日子過。」其實,倒楣的人是我們自己:一肚子窩囊氣,甚至連覺也睡不好。
下次覺得怨恨一個人時,閉上眼睛,體會一下你的感覺,感受一下你的身體,你會發現:讓別人自覺有罪,你也不會快樂。
一個人愛怎麼做就怎麼做,能明白什麼道理就明白什麼道理。你要不要讓他感到愧疚,對他都差別不大——但是卻會「破壞你的生活」。萬事不由人,颱風帶來豪雨,你家地下室變成一片澤國,你能說「我永遠也不原諒天氣嗎」?
萬一海鷗在你的頭上排泄,你會痛恨海鷗嗎?既然如此,又為什麼要怨恨別人呢?我們 有權力控制風雨和海鷗,也同樣無權控制他人。老天爺不是靠怪罪人類來運作世界的——所有對別人的埋怨、責備都是人類造出來的。
談到寬恕,首先就要原諒父母。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他們當然並不完美。而且當年你還小的時候,市面上也還沒有現在流行的一百分父母之類的育兒經,令尊令堂除了自己摸索門路外,還有許許多多其他事要操心!不論他們有什麼不對的地方,都已經是陳年往事了。只要你一天不能原諒父母.就一天不能心安 理得地過日子。
你或許會問:「如果有人做了非常惡劣的事,我還要原諒他嗎?」
我有一個朋友,名叫山迪.麥葛利格。I987年1月,一名精神病患者持槍衝進他家,射殺了他3名花樣年華的女兒。這場悲劇使山迪陷入痛苦的深淵,幾乎沒有人能體會他的悲痛與憤怒。
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在朋友的勸慰下體會到,要使自己的生活步上常軌,惟一的辦法是拋開憤怒,原諒那名兇手。目前,山迪把所有時間用來幫助別人獲得心靈的平靜及寬恕他人。從他的經驗可以證明,即使是遭逢劇變所引起的怨恨,在人性中也依然可以釋懷。如果你問山迪,他會告訴你,他拋開憤怒是為了自己,希望自己好好活下去。
我發現,和山迪經驗相似的人大致可以分成兩種:第一種人始終生活在憤怒及痛苦的陰影下,第二種人卻能得到超平常人的同情心與深度。
令人心碎的事、大病、孤寂和絕望每個人都難以倖免。失去珍貴的東西之後,總有一段傷心的時期。問題是,你最後到底變得更堅強還是更軟弱?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
關鍵字建檔說明
|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
Valerie
於 2009-02-13 10:06:51 說 如果有人做了非常惡劣的事,不是要不要原諒的問題,是要讓他知道我很不高興! | |
suki_pang=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於 2009-02-13 12:54:46 說 我也常與朋友說..惱人=氣壞自己, 又何必呢? | |
claire
於 2009-02-13 16:03:55 說 人跟人之間要有摩擦,不管好或壞,都是讓另一個人更了解對方!所以當生氣時,轉個角度思考或許就不會這麼生氣了。 | |
良羽
於 2009-02-13 18:54:16 說 「談到寬恕,首先就要原諒父母。…」讀到這句,實覺怪異??在腦海裡,對父母從 來沒有原諒的概念,父母養育之恩,昊天罔及,報恩事養猶恐不及,卻談「寬恕」? 不過,此文是由外文翻譯而來,似乎,東西方文化存在極大差異,于此可見一般。 話說回來,當「原諒」的字眼出現在念頭裡時,心裡已存有我對你錯的基底,這基 底既已建立,原諒與寬恕能夠真切嗎?﹙請大家給不同意見﹚ | |
叮咚= Dare to dream, able to win! =
於 2009-02-13 19:32:50 說 我倒不覺得「談到寬恕,首先就要原諒父母。…」有何怪異。 自問年幼時心中許多不平,往往來自對現狀的不滿,而又多來自父母、家庭,因而常有叛逆的舉動。但隨著年紀增長,也慢慢能理解父母、長輩的難處。其實誰能對自己的人生有多少選擇呢?我們不滿父母,那父母又要向誰抱怨? 當人能持平看待父母,沒依賴的意念,沒索取的圖謀,就能找到自己人生的起點,而不是不自覺地把自己當成父母的附屬品。你就是你。 | |
良羽
於 2009-02-13 21:19:49 說 雖然小時候,由於貪玩、與長幼爭鬧,經常挨打罰跪,心中也沒什麼不滿積存。有一 些事情倒覺得父親觀念過於固執,守正不阿,因而生活環境總是在拮据邊緣…,然 而年長之後,反而以父親的道德觀念為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