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個禮? ( 張讓 )
‧本文由 reader 分享 ‧
2009-09-24 ‧
顯示 2,806 次
‧
轉寄 5 次
‧
短評 0 篇
‧
中國時報 【張讓】
有件事一直掛在心上:K的結婚禮物還懸著沒辦。
送禮是件費神的事,逢到要送禮我總發愁。受禮也不簡單,因為立刻就欠了人情。有人周到多禮,我偏偏粗心大意,懶得傷那種腦筋。若有本禮簿記人情帳,我不知負債多少。
小時喜歡禮物,不知背後機關複雜,只知眼前好處。有人給父母送來了糕點,我們小孩總恨不得一撲而上。中國是禮義之邦,講究禮尚往來,到人家裡拜訪要帶伴手,逢年過節相互送禮,規矩講究得很,不像現在這樣隨意。寧可多禮,不可失禮。舊式禮教層層重重,織造複雜的人際關係,有人一輩子也學不會。
當然,那樣的禮教在現代已鬆動許多。西方社會也有自己的禮數,作風不同而已。只是到了這種拜金拜物的時代,節日意義幾乎都已「物化」,禮物下真情淡薄。聖誕節的送禮狂飆,簡直就「窮凶極惡」。敷衍兼做戲,授受雙方都很辛苦。
這一陣擺脫不掉對免費問題的思索,從而聯想到禮物、禮教,以及,禮最原始的意義。
禮其實至少有兩層意思:情感和私利。表面的慷慨餽贈隱含了底下的互惠性,也就是帶有義務。所以要回禮──有來不往非禮也。禮品是人情的籌碼,社會的潤滑劑,大家相互示好,彼此照應。我小時見父母對過年和喜酒紅包一筆筆都小心記清,心裡不禁狐疑:怎麼表面大方,底下有這麼多用心?長大了才知人情往來複雜,送禮是門大學問。然再怎麼計較,人情畢竟不是買賣。
「免費贈送」商品便不同。私人送禮就算帶了功利,起碼有層人情的糖衣包裹。商品廣告的免費贈送便居心可疑,說穿了只是美言或轉嫁:你不付錢,也許是由他人代付;今天不付錢,也許以後再付。羊毛出在羊身上,放長線釣大魚,這伎倆毫不新奇。號稱免費,只是算得巧妙,再加上不能以錢衡量的,譬如屬於精神或倫理領域的費用,不算在內而已。
有本三十年前出版的書叫 「贈禮」(The Gift),談創作物的贈與性,當時在美國文化界激起了相當反響。作者路易斯.海德(Lewis Hyde)視創作為多重贈與,第一層是創作才能來自天賦,和個人意願無關;其次創作靈感來時彷如天賜,不得強求;再其次作品所激發的感動喜悅,是創作者的「贈與」。
有創作經驗的人都知道,有時就像「著魔」,身不由己。賴香吟在「霧中風景」後記裡也有類似說法:「有些作品宛如曇花一現,作者不過有幸盜取了命運的贈禮,那些天機般的語言,是之後再也寫不出來的。」海德主要是在探討市場經濟裡,藝術品兼具贈禮和商品雙重身份,創作者怎樣免於賣身媚俗而維持獨立創作的問題。從歷史、民間故事和考古人類學的角度來解析贈禮的真義,很有見解。
所以禮真正的內涵深廣。人情相待是禮,藝術創造分享是禮,擴張出去,天然資源的取用也無非是禮。才智天賦需要敬惜回饋,陽光空氣雨水大地也是。古人的利用厚生思想,深情而又實際,原來就是禮。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
關鍵字建檔說明
|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