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書
‧本文由 reader 分享 ‧
2011-01-06 ‧
顯示 3,560 次
‧
轉寄 2 次
‧
短評 0 篇
‧
【張放】作家姜穆晚年便處置了自己藏書,後輩並不使用,他早已分別寄到圖書館,讓後代青年閱讀。這是明智之舉。否則任其破舊,變成垃圾,成為廢物。即使賣給收破爛的,一堆書籍,也只賣數十元台幣,實在可惜。
清康熙年間,湯斌在朝為官,他寫家書囑咐兒孫:「家下書籍用心收著,一本不可遺失。有人借,當定限取來。書冊愈舊者,愈當珍之,不可忽也。我回家賴此延年,此要務也。」因為有些不懂世故的人,時常向人借書,借了不還。書主也不好意思催促,日久天長,不了了之。這是司空見慣的事。
年輕時,我作過圖書資料室主管,最傷腦筋的即為爛帳。借書者數年不還書,這些人物皆有特權,而且位居高階。上級苦笑搖頭,我也只得忍耐下來,但內心對這種人是不佩服的,因其道德不高也。
明朝陸容《菽園雜記》上說:「以書借人,是仁賢之德,借書不還,是盜賊之行!」套用莎士比亞的台詞,則是「既不要借書給人,也不要向人借書。」
周煇《清波雜志》記述,唐朝杜暹家書中,談到藏書之事:「清俸買來手自校,子孫讀之知聖道,鬻及借人為不孝。」周煇指出:把書賣了可稱不孝,借給人家亦然。現代人也會批評杜暹過於自私,但批評杜暹應該了解時代背景,在活字印刷尚未發明、雕版印刷也不興盛的年代,圖書得之不易,對一個讀書人來說,圖書寶貴程度不可言喻。有時借出去,「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那才是最大的損失。
我上高中時,暑假在學校圖書館當義工,郵局送來郵包,拆包、取書,然後列表、上架。管理員見我辛苦,想為我申請一點工資,我堅決反對。其實我並不富裕,午餐常啃乾饃,喝白開水,但其樂無窮。每到新書,我可先看到,雖無文學素養,卻因目睹名家新著,大開眼界。我的文學興趣從此培養起來。
晚年,我在台北的藏書不算多,卻多新著。我讀過的舊書,有些送給文學修養深厚的朋友,絕不作藏書家。自知活不了多少年了,趁著頭腦清晰,還是先把不用的書刊送出去吧。寶劍贈英雄,人間樂事也。
西晉范蔚,藏書七千卷,別人慕名到他家看書,他都熱情招待,還為他們準備飲食,「遠近來讀書恆常有百餘人。」我總認為陸容的說法比較可取:「積書不能盡讀,而不吝人借觀,亦推己及人之一端。若其人素無行,當謹始慮終,勿與可也。」
藏書不借,不讀,讀了不能融化,等於守財奴。哲學家康德看了書,接受了一個人的見解,又把那人那書的思想排斥出去,永遠不把別人的見解磚頭將自己圍堵起來。那樣博學,又能建立自己的哲學體系,才是真正讀書的收穫。否則,像日本鶴見祐輔所指的亞克敦卿:「螞蟻一般勤劬的學者,有了那樣的教養、度著那麼具有餘裕的生活,卻沒有留下一卷傳世之作;雖然從他的講義錄裡,也不能尋出一個創見來。他的生涯中,是缺少著人類最上的創造力的。他像戈壁沙漠的吸流水一樣,吸收了知識,卻連一泓清泉也不能噴到地上面來。」鶴見祐輔所指的亞克敦卿,在中國文學史上,何其多也!在目前台灣的學術文化界,何其多也!
借書,像借錢一樣,要看人家的喜怒顏色。少時家貧,春節常向親友借錢,挨人家的白眼。母親為了我的牢騷而流淚。如今白髮皤皤,餓死也不借錢,不借書。何況自己有充裕的錢買書呢。我的讀書習慣,和曹聚仁一樣,非得自己掏錢買回家,看得才踏實、認真,想在書上劃線、作記號,誰也管不著,自由得很。漫長的夜晚,燈下,一卷在手,看得如癡如醉。躲在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樂乎哉。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
關鍵字建檔說明
|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