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斷崖背後… 你看不見的花蓮
‧本文由 w28960138 分享 ‧
2010-08-09 ‧
顯示 2,966 次
‧
轉寄 4 次
‧
短評 4 篇
‧
清水斷崖背後… 你看不見的花蓮
【聯合報╱記者蔡惠萍採訪報導】
2010.07.30 03:26 am
●前言
從八輕(國光石化)開發案、苗栗大埔徵地爭議到六輕大火,邇來與環境議題相關的事件不斷上演,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育、文化人權間的拉扯,也讓社會省思:該如何友善對待台灣?
民國七十九年,政府喊出「產業東移」,至今剛好廿年,本報記者深入花蓮和平、和仁礦區,走訪開發與保育拉鋸更加劇烈的原民社區,從鏡頭下的直擊及住民的目光,回顧這廿年來,我們得到了一個什麼樣的花蓮、未來又會有什麼樣面貌的台灣?
山的後面,一座座採礦場綿延不絕,跟山前美景比起來,就好像災難現場/記者盧振昇
花蓮的湛藍海灣與壯闊山峰交織的美景,令無數遊客心往神迷。
記者盧振昇
七月盛暑,車行通過宜蘭與花蓮交界的台九線和平橋,如詩若畫的清水斷崖迎面壯闊開展;車子續往前通過花蓮秀林鄉和仁橋,和仁溪床上川流不息的卡車揚起漫天沙塵,循著卡車的路徑,駛入和仁溪谷,車底明顯感受到突如其來的震盪,更震撼的,卻是眼前的景致…。
群山剝去綠衣 峻嶺削成梯田
一座接著一座為了採掘石灰岩作為水泥原料的礦場沿著溪床邊,留下了從坡腳往上一階階開挖的痕跡,原本高險的山勢像是被大刀揮削成平整的「梯田」,河床上滿是大大小小的石塊與岩片;再往裡走,眼前的景象有如「山崩地裂」,像是戰爭時的「無差別轟炸」。
驚悚的畫面會讓人以為來到了災難片現場,但這就在名聞中外的清水斷崖的「背面」。事實上,蘇花公路在和平、和仁間靠山的一側,原也是石灰岩礦場,十多年前省政府為了不讓露天採礦的「癩痢頭」模樣被遊客盡收眼底,要求採礦業者「退縮」到山的背面或深處。
山前山明水秀 山後千瘡百孔
因而,現在當無數遊客為東海岸險峻的斷崖與海水交織的美景讚嘆的同時,任誰也不知道,山的背後,竟是千瘡百孔的殘破山河;花蓮的好山好水正被以粗暴的方式鯨吞蠶食,且瘡疤還在持續擴大蔓延中。
和仁礦場這幅宛如「外太空」的景象,儼然像化外之區,應該負責的主管機關彷彿也跟著「隱形」。
每一家業者在申請石礦開採時,計畫書上總會依據政府規定,詳列各項水土保持計畫與植生綠化的計畫。但沿著和仁溪谷一路往裡行駛,視線所及,河道上布滿了因採掘石礦而崩落的大小岩石、及卡車經過時掉落的石塊,日積月累將湍湍溪水「活埋」,成了地底伏流。
亂石無情玷辱 母親之河好痛
十多年前,這裡還是一條蝶飛魚躍的美麗溪流,溪水沿著中央山脈一路蜿蜒而下,和平、和中、和仁部落的太魯閣族人會在這裡抓魚、跳水、吟唱,是名副其實的「母親之河」。
「這條和仁溪我們叫『卡那剛』,」在和仁部落成長的西給•哩夯牧師已多年不再回到既熟悉又陌生的卡那剛溪,「你知道『卡那剛』在太魯閣話是什麼意思嗎?」他突然沉默了下來,「就是『河水很清澈』的意思」。
西給•哩夯回憶,以前孩子們閒暇之餘,習慣跟家裡長輩到卡那剛溪畔玩耍,大家會用母語交談聊聊祖先怎麼打獵,潺潺奔流的卡那剛溪讓部落文化得以傳承,但一切就在八十五年間將此公告為礦業專業區後嘎然而止。
位在花蓮縣最北隅的秀林鄉和平村,包括和平、和中及和仁等三個以太魯閣族為主的原住民部落,地底深藏豐富石灰石;民國七十九年間,政府喊出產業東移,台灣西部陸續到期的石灰岩採礦權,讓業者在政府的政策引導下紛紛移往東部,產業東移變成了「水泥產業東移」。
七千公頃礦區 原是部落獵場
八十三年間,經濟部選擇在和平村設立和平水泥工業區,包括水泥廠區、臨太平洋的和平水泥專用港及和平火力發電廠,並將二千六百公頃的和平礦區公告為和平水泥專業區;另外比較南側的和仁則畫定為礦業專業區,開採石灰岩、大理石、白雲石及化工原料,兩者總計近七千公頃,共有四十多家採礦業者。
和平與和仁礦區與太魯閣、天祥及清水山等屬同一個生態地理區,除了外露的石灰岩,幾乎全被天然闊葉林覆蓋,是台灣重要的森林生態系,同時也是太魯閣族許多部落的傳統獵場。
耗光自然資源 誇什麼無煙囪
產業東移政策歷經廿年,如今花蓮以其豐厚的自然資源致力發展觀光產業,希望邁向「觀光大縣」,但花蓮也同時是「採礦大縣」。花蓮的「無煙囪工業」,與重度消耗自然資源且高耗能的採礦業同時並存,這樣高度矛盾的互斥關係,是否已走到了該停下腳步,好好檢視的歷史交叉口?
※延伸閱讀》
•Slide Show╱花蓮的山 搬走了
【 2010/07/30 聯合報】
@ http://udn.com/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
關鍵字建檔說明
|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
叮咚= Dare to dream, able to win! =
於 2010-08-09 11:25:22 說 原本我還抱持著往東部發展的心態,如今看來台灣後山也早以淪陷了。 明天會有一篇日本作的研究,因去年88風災而討論的深層崩落問題。 過去的慘痛經驗或許是天災,但未來發生的錯誤就必定是人禍了。 | |
claire
於 2010-08-10 13:32:47 說 想想很多天災造成的傷害,往往都是人的破壞在先而釀成的重大災情,而東部不容再多的破壞,在多的預期經濟效益,也喚不回人們原本賴以為生的土地。 | |
happydog= 遠離顛倒夢想 =
於 2010-08-10 21:27:25 說 台灣,彈丸之地,既要經濟又要不破壞?似乎有些難。 | |
叮咚= Dare to dream, able to win! =
於 2010-08-10 23:51:52 說 這次我不太認同 happydog 的說法。 大破大立是沒錯,但這當中的「餘地」和相對剝奪問題怎麼平衡? 以本文的採礦來看,那些東西不算什麼戰略物資,不能從外面買嗎? 而破壞後的山,就這樣放著就OK了嗎?(請參見今天收錄的NHK特別報導) 未來如果出事了,國賠是大家出錢。那當中獲利的所有人不用負責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