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地雷公司是自己引爆的!
‧本文由 wbstaylor 分享 ‧
2007-07-10 ‧
顯示 2,721 次
‧
轉寄 11 次
‧
短評 3 篇
‧
《交大EMBA大講堂》多數地雷公司是自己引爆的!一家企業能否成功,必須通過以下幾項基本檢驗..【整理:湯凱喻(交大博士研究生)】
◎主講者�丁金輝(會計師)
◎主持教授�楊千(交大EMBA執行長)
力霸集團出現財務危機後,中聯信託出現了財務危機:公司被接管,股票也將下市。究竟公司是怎麼倒的?若從企業危機的概念來解讀台灣大部分的公司是怎麼倒的,以及公司為什麼會倒,將可以發掘哪些值得企業學習的訊息?
常聽到許多企業發生危機時的藉口:景氣不好或總體經濟不好、產業環境和競爭不佳、外國市埸關閉、國外同業不公平競爭、融資政策改變、政府未積極輔導或未給予適當協助、政策產業結構改變等等。難道就沒有經營者在自省嗎?難道一切都是「環境造成」的嗎?外部的環境因素是企業經營上一個不可控制的因素;然而,根據研究,公司多半是被自己搞倒的。
大致上,弄垮公司有5個外部因素與22個內部因素。這5個外部因素是:企業遭受不可抗力衝擊、政治干預或政策法令遽變、整體產業環境巨變、無力因應環保標準提高、銀行融資體系巨變。
22個內部因素為:企業願景和目標不明、公司治理和組織架構功能不彰、經營者私心自用,掏空資產、國際化策略失敗、成長策略錯誤,多角化失敗、經營者沉迷惡習,無法專心營運、不務本業,過度追求業外利益、違反法令遭受重大損失,甚至被勒令停業、人才不足,欠缺有效經營團隊、未定期進行財務自我檢測、內部控制未落實,稽核功能不彰、高度使用財務槓桿、關係企業財務或形象拖累、重要客戶遽變造成鉅額呆帳、經營管理階層派系鬥爭、上市上櫃政策不當、挪用公司資產不當護盤、不當股利政策、創新及研發能力不足、應收帳款及存貨周轉率低、接班體系未妥善規畫,經營者突然重病或死亡、未建立緊急危機處理機制。
忽視與掩飾危機、「喬」財報
從以上因素分析可以發現,內部因素遠遠超過外部因素,所以真要找一句話具體形容公司為什麼經營到最後會倒閉的原因,真可謂:「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古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台灣經濟以中小企業為主,雖然具有彈性、速度,甚至配合度的優勢,卻也有許多公司栽在這裡。究其原因,許多企業都忽視危機甚至掩飾危機,一旦危機爆發,大多回天乏術。甚至認為:我運氣能力都比他人好,危機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地雷是給別人踩的。事實上,危機足以終結企業生命時,其實危機因素已存在多時。
除了忽視危機與掩飾危機造成公司倒閉,許多倒閉的公司共同犯的錯就是:「喬」財報。雖然很多內行人會說,別太相信財報,但絕不能不瞭解財報。
當季的財務報表是揭露上一季的資訊,也就是說當我們看到報表時,這些數據都已經是歷史了。換言之,財報是落後指標。許多管理當局為達目的多會裝飾與偽造,300萬的獲利在財報上假造成6000萬,以為神不知、鬼不覺。然而,下場就如同驚世大騙局恩隆案(Enron),為了圓謊,不得不說更多謊。利用1271本交易帳冊造假,運用會計技巧掩飾負債和虧損。最後,連世界知名的會計師事務所安達信也一起陪葬。
賺錢的公司也會倒
常言道:賠錢的生意沒人做。假設經營者正派經營,不來「喬」財報這招,那麼賺錢的公司似乎是不會倒;然而,根據研究,卻是出乎意料:賺錢的公司也會倒。甚至全球首富BillGates曾說:「18個月後公司會怎樣,誰也不知道!」。
當年市公車擁有最佳營運路線、最好的車子、最佳的環境,卻因為企業可運用資金無法支應營運所需,面臨破產倒閉困境。某家知名運動器材集團,在本業相當賺錢的情形下,跨足IT領域,並快速成立20家子公司和分公司。最後卻因為多角化領域與本業相去甚遠,專業性不足拖跨本業。願景大師JimCollins曾說:「企業多半不是因為機會太少而餓死,而是機會太多,消化不良而敗亡,真正挑戰不在於如何創造機會,而在於如何選擇機會。」否則,賺錢的公司也會倒。
那麼該如何趨吉避凶呢?
有5個必要的關卡是經營者不能不通過的:領導人、團隊、產業、產品、財務狀況。
◎領導人:對的人比較不會做錯的事,錯的人卻很少做對的事。領導人因素是足以左右一家企業成敗的最重要關鍵。根據研究,造成危機的根源,絕大部分來自於領導人的格局和特質。
◎團隊因素:領導人引領企業方向、建構企業文化。經營團隊負責思考並制定公司願景和目標,擬定策略方案並有效執行。每個成員都擁有傲人的學歷和背景,不表示一定成功,更應該重視團隊成員合不合適。選對的人上車更是《執行力》一書的要旨之一。
◎產業因素:俗話說:「隔行如隔山」。每一種產業結構都強烈影響及決定競爭的遊戲規則。產業中的領導地位不是決定於企業規模大小,而是決定於創新與獨特經營模式和優異管理能力。否則偌大的企業只是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恐龍罷了。
◎產品因素:產品優勢考驗企業投資價值和壽命長短。好的產品不一定有人買,全世界每年新發明完成商品化不超過10%。甚至有研究指出:100家新創事業,3年後剩不到20家,躍升為大企業的不到1%。
◎財務狀況:前4項要素表現良好的企業,在財務狀況的表現亦不致太差。然而,有效的財務資訊必須要掌握正確、及時、完整3大原則。
以上是根據長期觀察的結果而來。檢測一家公司是否有潛在危機,只要根據這5關考驗依序檢測,相信定可趨吉避凶。
全文轉路自2007/05/07【工商時報/工商經營報�經營知識/D3版】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
關鍵字建檔說明
|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
小祐
於 2007-07-10 09:26:28 說 恩恩,沒錯,領導人、團隊、產業、產品、財務狀況這幾項真的很重要,我個人覺得領導人最重要,要能作對的決策,還要有遠見。 | |
point
於 2007-07-10 12:40:04 說 外部因素固然有 但是覺得內部因素衝擊比較大 | |
阿聰
於 2007-08-09 02:46:04 說 公司開開開 開了倒倒倒 20/80法則永遠適用於任何地方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