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孩子心聲,才是愛
‧本文由 活得精彩 分享 ‧
2010-12-25 ‧
顯示 2,433 次
‧
轉寄 2 次
‧
短評 1 篇
‧
讀了一篇專欄《華裔家庭的內戰》,心情沉重。作者談從中國來美定居,第一代移民為人父母的處境,“含辛茹苦地把孩子養到13、14歲時,一天,在父母責備孩子學習不努力的嘮叨中,孩子突然爆發:我恨你們!你們就知道讀書、讀書,根本不管我是怎麼想的!接著哭著衝進自己房間把門反鎖上。”
作者又說:“事後孩子會認錯,會說那是氣話。但慢慢的,家長會發現孩子離自己越來越遠……在我的亞裔朋友中,這類親子裂痕幾乎家家都有。”
小犬15歲時,美國駐墨西哥大使館和我家接觸,聯邦調查局也先知會鎮警察局和學區辦公室。他們指出,加州一韓裔男孩失蹤,有消息指他在墨西哥首都露過面。亞裔、年齡、名字、生日幾乎全符合不說,他們還娓娓道出我孩子曾有過的港、臺行蹤。我一身冷汗地喊:孩子是我的,別浪費時間!
大使館人員非常有禮貌地感謝我們合作。他們體諒心急如焚的家長,不放棄任何一絲希望……他們正在善盡人事,好給個交代。
美國華裔臨床心理學家黃維仁說,我們成長過程中,父母總覺得給你吃、給你念好的學校就很好了。很少有中國父母懂得要花時間來培育孩子內心情感世界的發展,教孩子如何疏導與處理自己各種複雜情緒與心裏的感覺,難怪我們這一代的中國人進入親密關係以後要有那麼多的掙扎。
親子關係中,我們應學會表達內心的愛。學習去愛,就是發展情感智慧(EQ),黃博士有句話非常好,他說:“傾聽就是愛,了解中有醫治!”
當孩子生氣,甚至告訴父母有自己的想法時,我們卻忽視這關鍵時刻。為什麼不冷靜地坐下來,專心聽孩子說出內心話呢?也許,我們童年就沒有被如此對待過;我們會聽大人的話、我們不會說自己內心的話,所以我們沒有這個領悟。
真奇怪,我們口口聲聲說移民主要目的是為孩子,為孩子可以自由地學習、可以享受珍貴的童年而不受升學的壓力。一旦定居下來,卻又歇斯底里地喊不能輸在起跑點上!
孩子到底需要什麼?家庭有什麼功用?誰是好父母?我們都知道人體正常發育需要維生素,但是,維生素卻得由食物中獲取,人體本身不能製造。小孩需要的東西其實很少;父母的功能正像維生素一般。親子互動中,孩子能體會、同時內化了愛他的人傳達給他的愛。每個人都需要有被愛的感覺;這種感覺是自尊和自信的基礎。耐心聆聽別人說話就是尊重對方的具體表現,被了解的孩子才能體會到父母的愛。
給孩子說話的機會,把孩子說的話自己重復一次、兩次。再問問孩子,他說的和我們聽見的是否是同一回事!讓我們心愛的人能夠體會、也清楚知道:他們絕不會在自己的家庭以外的任何其他地方找到更愛他的人。
孩子是誰的?我想孩子是他自己的。一場緣分,我們一起走一段路,一路上因為學習去愛你,所以我把我的壞毛病都改掉,我把我的童年又重新反省一次。
我常想到那孩子,為他禱告。今年應該26歲了。
(摘自美國《世界日報》,作者:葛楠)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
關鍵字建檔說明
|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
叮咚= Dare to dream, able to win! =
於 2010-12-25 17:08:12 說 二戰對中國和後續國共內戰的影響太深了,以致於前一二代的父母並沒有意識到教育的意義已經轉變。戰時,或許生存才是王道;戰後,絕處逢生的渴望;再到今天,世道已然不同。但是,卻有許多的家長未曾深思教養子女的分寸和方向。 一昧學習、追求學歷,並不能對子女和其未來有所幫助,協助了解自我、發掘優點才會有好的開始、對的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