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效應

‧本文由 活得精彩 分享 ‧ 2013-02-21 ‧ 顯示 3,011 次 ‧ 轉寄 34 次 ‧ 短評 0 篇 ‧
最近常聽說有女性朋友在公車上遭到性騷擾,勇敢抵抗並大聲呼救,車上的人卻冷眼旁觀,沒人願意上前制伏性騷擾者。

先別急著對這社會感到失望....讓我告訴妳為什麼....

1964年3月,在紐約的克尤公園發生了一起震驚全美的謀殺案。一位年輕的酒吧女經理,在凌晨3點回家的途中,被一不相識的男性殺人狂殺死。

這名男子作案時間長達半個小時,當時,住在公園附近公寓裡的住戶中,有38人看到或聽到女經理被刺的情形和反覆的呼救聲,但無人伸出援手,也沒有人及時打電話報警。

直至最後才有一名鄰居打電話給警察,警察在兩分鐘內抵達,但該名女子已氣絕身亡,歹徒也早已駕車逃逸。

事後,美國大小媒體同聲譴責紐約人的異化與冷漠。

1968年美國紐約兩名心理學家,John Darley及Bibb Latane經過一系列研究,對這種冷漠的現象有了詮釋,他們稱它為"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

旁觀者效應簡單的說就是:人對於緊急事態的反應,在只有自己時,與在場有其他人時,有很大的不同。當有其它他人在場時,個體會抑制利他(協助他人)的行為。

有研究證明,當有他人需要幫助時,如果受試者認為自己是唯一的旁觀者,有百分之八十五的人會立刻前去幫助對方。

若受試者認為除了自己之外,還有另一個人也知情,則前去救援的比率就降至百分之六十二。

最令人驚訝的是當受試者認為還有其它四名受試者也聽到時,會伸出援手的比率更降至百分之三十一。

他們認為之所以會有旁觀者效應出現,主要是當旁觀者出現時,會導致利他責任分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的效果。

即個體不清楚到底誰應該採取行動。幫助人的責任被擴散到每個旁觀者身上,這樣每一個人都減少了幫助的責任,容易造成等待別人去幫助或互相推諉的情況。

此外也有人解釋為:在任何緊急事態中,為了作出反應,就必須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停下來,去從事某種不尋常的、沒有預料到的、超出常規的行為。

在單個人時,他可以毫不猶豫地採取行動,但由於其他人的在場,他會比較冷靜,觀察一下其他人的反應,以免舉止失措而受到嘲笑。

其實在台灣發生旁觀者效應的事件也不少,最著名的就是八掌溪事件了,圍觀的群眾上百名,案發時間也相當長,但最後國人眼睜睜在Live直播下,看到受困的四個人被滅頂。

另一個有名的例子是民國91年台北縣板穚市發生的姦殺案。一位年僅十二歲的未成年少女,被樓下的鄰居誘騙至屋內強行性侵害且勒殺而死。

當時有多位鄰居表示在案發當天下午二點多,有聽到多次女性大聲哭喊的救命聲,甚者還有人看到該少女在四樓的陽台呼救,但在沒有人伸出援手或報警下,最後未成年少女被鄰居姦殺。

我第一次發現旁觀者效應是在我專科一年級的時候,(雖然當時我並不知道這個名詞....)有一次我騎機車在路上,碰巧前面有機車發生擦撞。

有一老年人連車帶人跌倒在地,他倒在地上,手轉緊油門手把,車子不斷空轉,引擎聲逐漸震耳欲聾....。當時包括我在內,共四人踩煞車閃避,並停在旁邊看,恐怖的引擎聲愈來愈大,但我腦袋呈現一片空白。

直到又來一輛機車,兩個18、19歲的少年仔看到,操著台語大斥:「恁是看假的哦?」然後後座那人便趕緊下車,將老人的手移開油門轉把,並將車牽起來。

那個景象對我的衝擊很大,當時我感到沮喪且反思不解,為什麼沒能立刻反應下車幫忙....。但從此之後,只要在路上看到有人跌倒在地,我總是第一個停下車將人扶起,或許是因為有經驗了....。

而我還發現,每當我停車下來幫忙時,便會逐漸聚來更多旁觀者的協助....

所以我的結論是,了解了旁觀效應後,我們便可以逆向操作以獲得他人的救援。

也就是說當你在呼救時,千萬別只是大聲嚷嚷,你應該趕緊找到週圍最具正義感的對象,(17∼25歲的年輕男子最佳,因為血氣方剛,所以不會顧慮太多,往往有求必應)直接看著他請求他幫忙,這樣所有救援的責任便會落在他一人身上了,(因為大家都會看他是否行動)只要他一行動,便會刺激其它人一同協助。這樣受到救援的機率就高的多。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Plurk 噗浪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寄件者: 為避免成為廣告信跳板,本功能限會員使用!加入會員
收件者:
留言:
 
forward collect
collect title
collect button
  •  心理學
  •  責任
  •  旁觀者
  •  效應
  •  利他

keword icon
關鍵字建檔說明
  1. 關鍵字是您認定內容相關性或方便記憶、搜尋的用詞。
  2. 以名詞為主,避免用詞習慣的差異。
  3. 設定欄位上方為目前的關鍵字詞及得票數。
  4. 被勾選的關鍵字代表您所投的認同票。
  5. 您可勾選這些選項,或由設定欄中新增更多關鍵字。
  6. 新增關鍵字時,請以空白或斷行來區隔關鍵字。
為了更容易取得相關資訊,請大家協助建檔,謝謝!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1.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2.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3.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1.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2.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3.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4.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5.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
    • 贊助會員 mvp ─── 贊助網站營運基金之會員(一天一元)詳細內容
    • 分享會員 vip ─── 長期且持續分享,半年內超過 100 篇以上者 詳細內容
手動
登入

 
 
快速
登入
使用 Facebook 帳號登入
查詢
密碼
 

  • 2013 網站改版公告
  •  
  • 歡迎lon1329加入!
  • 歡迎Judy Rila加入!
  • 歡迎TC加入!
  • 歡迎太陽餅加入!
  • 歡迎Mzzzz加入!
  • 歡迎anthony899841加入!
  • 歡迎jbtu加入!
  • 歡迎安安加入!
  • 歡迎柯國斌加入!
  • 歡迎Walis Nokan加入!
  • 歡迎Rachel Green加入!
  • 歡迎James Doe加入!
  • 歡迎James Vergara加入!
  • 歡迎Sofia Vergara加入!
  • 歡迎Cindy Cheng加入!
  • 歡迎鄭母菌加入!
  • 歡迎Jin Chen加入!
  • 歡迎Wei Zihan加入!
  • 歡迎林依依加入!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