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症與畏懼症
‧本文由 活得精彩 分享 ‧
2013-06-10 ‧
顯示 3,691 次
‧
轉寄 38 次
‧
短評 0 篇
‧
社交恐懼症其實很常見,但多數被壓抑或隱藏下來。有社交恐懼症狀的人多達10-20%,甚至有些調查裡,有40%的人認為自己有「長期害羞」的症狀。這也可以說是一種「個性」或「人格特質」。
在古時候,社交恐懼的人可以是勤勞的農夫,或跟著首領去打獵。但在現代社會,隨時會面對許多陌生人,常需要上臺報告、開會、演講,社交恐懼症狀常會影響求學、工作、交友、約會,嚴重點的就會稱為「社交恐懼症」。
至於畏懼症,有許多特徵跟社交恐懼症類似,治療方式相近。只是畏懼症有特定害怕的對象,如怕血、怕針頭,甚至連怕貓症、怕狗症也有,說起來複雜。所以這篇文章先以社交恐懼症為主,讀者看完對畏懼症也就會有基本的瞭解。
◎ 社交恐懼的範圍
社交恐懼的症狀,包括在以下一個或多個狀況裡,因為其他人的注意而感到過度焦慮或很不自在,如:交談、認識新朋友、打電話給陌生人、參加宴會、跟有權威的人交談、公然表達不同意見、在團體面前演講、參加會議、進入一個擠滿人的空間、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在許多人面前吃東西或喝東西、在許多人面前寫東西、在許多人面前犯錯。如果光是「預想」就會產生焦慮、進而迴避的,也算在內。
◎ 社交恐懼症的負面結果
社交恐懼症有時會導致「恐慌」症狀,如突然流汗、手抖、噁心、心跳加速、胸口很悶、呼吸不順、頭暈手麻、感覺快昏倒或快死掉、快失控、失去真實感,甚至強烈到送急診。
社交恐懼症也很容易造成朋友少、不易認識伴侶、工作面試挫折、不敢爭取晉升機會、逃避要報告的課程、不敢打重要電話。嚴重的社交恐懼症對日常生活的影響,還大於洗腎病人。有些人甚至會因為害怕打電話給陌生人,而不敢申請社會福利津貼。
因為社交恐懼帶來的生活限制,很容易導致憂鬱症,甚至自殺傾向。
◎ 怎麼判斷是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絕大多數是從青少年期就開始有些徵兆,甚至是在童年時就容易害羞、沈默、嚴重分離焦慮或拒學。如果是成年後突然出現跟從前個性完全不一樣的恐懼症狀,就要考慮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
社交恐懼症的症狀,是慢性化、一直持續的,不會起起伏伏。就算是輕微的社交恐懼,症狀也會長期存在。
◎ 社交恐懼症的原因
有蠻多社交恐懼症的病人,在小時候曾經有不愉快的被嘲笑、甚至被罷淩的經驗,或在很多人面前出糗。不過,也有許多病人表示,他們不記得有這些事情。
看到別人出糗的悲慘經驗、或從電視、故事書上發現在很多人面前出糗是很悲慘的事情,有時也會強化社交恐懼症狀。不擅長社交、有些孤單的父母教養出來的小孩,比較容易有社交恐懼症狀。
但有時,有些人就是天生的社交恐懼體質,然後一直沒有接受治療。我們必須接受,社交恐懼症,有時就是找不出原因,而且也不是跟病人講「你要克服心理障礙!」就會自己好起來。
◎ 如何治療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狀是一種人格特質,會不會惡化成「疾病」,跟所處的社會環境有關。要不要吃藥?要不要接受心理治療?我會詢問病人:「如果你無法改善這個問題,你以後可能得選擇當翻譯或寫程式,就不需要跟太多不熟的人接觸了」
基本的治療社交恐懼症的方法,是:
一、藥物:最常使用的是「血清素藥物」,服用兩三星期後,可望減少社交環境底下的過度焦慮反應,以及改善長期社交隔離下的憂鬱心情、缺乏自信。有些人的社交恐懼只在特定環境出現,如跟公司同事簡報,這時在簡報前半小時吞下一顆不會嗜睡的抗焦慮藥物,有時會有立竿見影的成效。
藥物不見得需要長期服用。有些人服藥半年,靠藥物壓抑過度的焦慮反應,在這半年內,病人得以自行演練「暴露—減敏感法」。當病人的恐懼降低後,藥量漸漸減少,症狀沒有復發。
二、放鬆訓練:如生理回饋、腹式呼吸、瑜伽、靜坐、冥想等,可以降低整體的焦慮程度。藥物與放鬆訓練,都可以搭配心理治療同時進行。
三、心理治療:理論上,最被推薦的治療方法是「認知行為治療」。不過,這需要較長的治療時間,每星期跟治療師會談一小時,至少持續兩三個月,一次花費可能要1200-1500,如果指定知名心理師或名醫要價更高。但如果能改善困擾一輩子的社交障礙,應該還算值得吧。
如果你仔細看完這篇文章,你也算開始做「認知行為治療」了。有些病人沒錢、沒時間接受心理治療,在看完文章、跟醫師碰面聽完說明後,會自己藉助服藥、放鬆,來嘗試「暴露–減敏感法」,逐漸改善社交障礙症狀。不過,在某些狀況下,加上心理治療,還是會有更好的效果。
理論上,醫院的心理師可以用健保提供心理治療。不過,以醫院的心理師編制,能接的個案有限,而且得優先處理住院嚴重病人的需求,還有來自政府單位的各種鑑定、測驗委託要做。準備一筆預算,找自費的心理諮商所比較務實。
◎ 辨識隱藏在生活中的社交恐懼
有社交恐懼症狀的人,在生活中可能會用各種策略閃躲,避免出現讓自己不舒服、或在眾人面前出糗的感覺。例如:
一、靠化妝或穿高領衣服掩飾自己的害羞、臉紅
二、為了避免出糗,過度準備簡報、會議或其他社交活動
三、在容易緊張的場合前,喝酒或吃鎮靜劑來掩飾恐懼
四、在某些場合,一定要帶個伴
五、引導社交談話主題朝向「安全」範圍,如為了不讓話題聚焦在自己身上,不斷的話題導向其他人
六、在社交場合,會選擇躲在「安全」的角落,最不會跟其他人產生互動
七、主動爭取可以減少互動的角色,如幫忙盛菜端碗盤
八、在宴會或餐廳裡,喜歡昏暗的燈光
九、避免視線的接觸,避免引起注意
十、盡可能逃避會引起社交恐懼的場合
這些「安全行為」,可以讓當事人換得一時的平靜,但對於改善社交恐懼症狀,卻是惡性循環。不過,還是要提醒,「社交恐懼」是個人特質,除非是當事人的近親或密友,不需要去幹預別人的「安全行為」。
◎ 結語
還是要強調一點:社交恐懼是人格特質。我們沒有必要去扭轉人格特質。只是,古時候的人多半從小在一個村落長大,身邊一直都是熟悉的人,生活單純,職業世代相傳。現代人生活變動大,隨時要面對不太熟悉的人,社交恐懼有時就會對生活帶來很大影響。
要不要治療?要先考慮社交恐懼對生活、求學、工作造成的障礙。社交恐懼的人還是有可能找到能夠發揮、成功的工作,尤其現在網路發達,窩在電腦前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或透過臉書、部落格、PTT BBS 成為網路意見領袖,在網路遊戲裡領導一群人攻城。不過,社交恐懼仍意味著「選擇機會減少」。擅長表達、社交的人,機會總是比別人多一些。
如果要治療,這代表要改變原有的個性。這時,目標要放慢,並不是要快速變成一個完全不同的人,這目標不合理,而且可能會引爆更大的焦慮。
治療社交恐懼,要訂定目標。比如,減少跟同事交談時的過度緊張、不要迴避同學聚會、敢上臺報告。你不需要成為演講高手,只要能度過一些人生關卡就行了。
改善社交恐懼症,請考慮:服藥、放鬆訓練、心理治療。你可以先到精神科找專業醫師諮詢,可以先嘗試藥物、看看藥物適不適合你,這部份有健保給付。或者,你也可以打聽看看,有沒有誰可以推薦心理師,讓你接受心理治療。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
關鍵字建檔說明
|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