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正念 好運到
‧本文由 瑜 分享 ‧
2008-11-24 ‧
顯示 3,173 次
‧
轉寄 6 次
‧
短評 2 篇
‧
當大家終日祈求,心想事成的法則到底為何?你可知道,其實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是「運隨念轉」!人本身就是處於諧振狀態,並與萬物、天地和諧,呈現出來的就是一種快樂、正向、健康的能量。所以,心想事成的確是存在的,當人們的思考力量成就成一股跟著你的念頭而有所改變。本期封面故事將帶大家探究,當正念充滿時,回饋的力量其實就是正向能量,並帶領大家如何修持正念。 PART 1現象篇
正念出發才能心想事成
莎士比亞說:「天下沒有所謂的幸與不幸,全在自己一念之間。自己認為幸福就是幸福,認為不幸那就是不幸。」
《哈佛商業評論》在「如何激發復原力?」一文中就點出,正面思考能力強的人,有三種特質:一、能夠坦然面對現實,二、擁有深信「生命有其意義」價值觀,三、即時解決問題的驚人能力。如何更改自己的「負面腳本」,學習正向積極思考;進而用正念保持覺照,清楚地覺察自己當下的存在狀態,是現代人都應積極關注的課題。
以禪的角度出發,台灣禪宗佛教會總教授師覺妙宗明表示,《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面對人生的七情六慾、三邪二毒時,如何維持正念,應從「止觀」行之。當人們能止息妄念、妙觀智慧,才能進一步追求圓滿、圓覺的境界。
據報導表示,在醫學上,一個人性格樂觀或悲觀,五成因素來自遺傳,甚至包含體質。一般來說,樂觀者的思考路徑比較問題解決導向,容易正面思考;悲觀者則較易淪為負面思考,尤其若不自知形成思考慣性,負面思考程度將越來越嚴重,甚至引發憂鬱症。
美國賓州大學教授(Martin seligman)是首次提出正向心理學的權威,他曾發表一份長達五年的追蹤研究,從1萬5千名美國大都會人壽員工中,篩選13﹪人做觀察。調查發現正面思考的經紀人業績,較負面思考的人多88﹪,而負面思考的人離職率更是正面思考者的3倍。
台大心理系教授鄭伯壎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正向心理學成為二十一世紀的顯學,原因在於現代人越來越不快樂,外在環境越來越差。」,西元2000年,「正向心理學」被首度提出,顛覆學界長期研究負面病徵的傳統,更點出「正面思考」對人們幸福扮演的關鍵角色。
板橋地方法院少年保護調查官盧蘇偉的觀察,一個正向積極的思考,都是經過一個內在的歷程。「負面和正面,它是一體的,負面裡面就蘊含著正面的思維,」他舉例,如果一個人不要貧窮,那他就要逃離貧窮。逃離貧窮,就是一個正向積極的思考,就是把「不要」,變成「要」。
「當你願意正面積極思考,表示你有願意接受挑戰,以及願意改變的決心。」他認為,思考沒有所謂正面或負面,負面思考不是不好,它是我們內在的一種機轉。
正面思考,主要是提倡一個人的「覺察度」與「自發性」。是一個人為自己作主,為自己負責的程度,幫助自己找到如何創造他的實相。
PART 2佛教篇
正念 從止觀實踐開始
眾所周知《佛教術語》:「正念者,八正道之一,以真智憶念正道而無邪念也。」換言之,即以無漏之念為體,離邪分別而念法之實性也。《起信論》曰:「心若馳散,即當攝來住於正念。」《慧遠觀經疏》曰:「捨相入實,名為正念。」
禪宗佛教會總教授師妙宗明表示,人是生活在有相世界,我們的世界看的到、摸的到,也稱之為現象世界,但是修佛、修菩薩是要到實相世界。正念修持的過程,要先從離相始,不著重於世間的相,進入到無相世界,也即是空相,才能到實相世界。
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開示:「念念清靜,解脫自在」,所謂的正念,與修行有關,就是要對修行的究竟,念念不忘。其中,修行的究竟所指的是印心佛法的「清靜、智慧、圓滿、圓覺」。
人又該如何進入實相世界?「其實修佛過程,就是從人所處的有相世界,經離相、無相,最終到佛菩薩的實相世界。」,佛菩薩的法界,即是光與電的法界,而這裡所表示的光,並非不是太陽的光,是宇宙本體的光。
「修佛是要從幻相界進入永恆的實相界」,覺妙宗明表示,修行是不容易的,因為過程當中,會被幻相界的酒色財氣、名利、情愛等世間的東西所吸引,而難以跳脫。
所謂正念,「就是起心動念都觀想實相界,要了解所處幻相界是虛幻不實」。並要用心妙觀,才能達到。
「止觀」又稱「智慧禪」,止是要能止息妄念;觀則是智慧妙觀。「五停心,停止心念飛馳,修了五停心,再修四念住,那就可以觀自己內心。」
「止」,稱為奢摩他(SAMATHA),主要是要我們停止妄念,妙宗明表示,以禪定來看,奢摩他就是守關竅、守法輪,當意念不起,則心不散亂。他進一步解釋,當心止於一,沒有妄念,自性就會顯現出來,即所謂的「心死則靈生」。
「觀」, 稱為毗婆舍那(VIPASYAMA),是透過一種深層的智慧來看事情,看實相佛菩薩的法界。正念就是隨時要用最高的內在智慧去觀實相,以清淨、智慧、圓滿、圓覺來修持,讓虛幻無常的酒色財氣都留在世間。
覺妙宗明:「正念屬於止觀中觀的部分,但是在觀之前要先修止,沒有妄念,沒有散亂的心,才能起正念,才能念實相。」
正念, 在佛教所談到的「戒定慧」當中,歸屬於定。當我門佛心堅定,禪法兼顧,謹守「清淨、智慧、圓滿、圓覺」,保持每一個當下清靜,心不為外境所轉,並在禪定中修得智慧,才能覺行圓滿,當一切圓滿時,就是萬德莊嚴,圓覺成佛。
PART 3科學驗證篇
心念諧振從感恩與懺悔出發
用言語感謝的結晶。
「人的身、心、靈其實是一連串緊密結合且密不可分的能量流,當存在於諧振狀態,就是個人與天、地、萬物和諧,而這也道出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長庚生物科技董事長楊定一微笑說道。
「從心出發,改造健康」是楊定一堅信的軸心,「當心念徹底改變,心得到諧振,慈悲心發出來,自然能帶動全身健康。」楊定一指出,人本身就是處於諧振狀態,並與萬物、天地和諧,呈現出來的就是一種快樂、正向、健康的能量。
但是當此量子諧振狀態被破壞後,身心就會被帶往退化、不快樂、負面的能量當中。
研究人體本身是否有其正向與負向能量的產生,現代的科學一直都有持續進行相關的研究,不過楊定一認為,目前這類微細能量檢測仍處於研究階段,尚未有一套完善的檢測,建議作為參考數值即可。
當心在轉變,世界也會隨之轉變,脫離現代人的身心症,就必須經過身心靈三方面的徹底轉變。
當心念轉變,擁有健康將不再是一件難事,因為心才是表現不同層面根本,唯有回歸『心』的層面,才是脫離任何疾病的先決條件,」楊定一如是堅信。
楊定一投入的「真原醫」當中,倡導人應該回歸人體諧振、均衡狀態。所謂的「諧振」,是指心臟規律的電波頻率,能夠主導帶動全身電波同步達到的反應。臨床科學研究已經得知腦會發出電磁場,但是楊定一指出,隨著檢測方式進步,除了腦波測量、更有心臟波測量,其中更發現心臟的電磁波比腦大四千倍。
針對近來流行的「好事吸引力」, 石朝霖 老師肯定的表示,心想事成的確是存在的,「我們的思考力量可以成就一股念力,念力就來自於你的專注程度。」他笑著說,也許很多人對此會感到疑惑,會出現「那為什麼我想的都沒有成真呢?」這樣的問題,「那是你思想的專注不夠,所以沒能成功。」他解釋,許多人可能都誤解了,或是高估了自己的專注程度,但事實上,平日生活的時候,我們的精神跟專注都是分散的,而當精神分散,你的能量就是分散的,分散的能量太過於微弱,因而並無法形成發射以及回饋的力量,「打坐就是去除雜念的一種方式,加強你的能量,從尋求-靜-來集中你的專注!」他笑著說,集中精神,集中能量,就會產生循環,產生與身體相輔相成的循環。
人體70%是由水組成的,終其一生,我們不論身體或外在生活其實都與水息息相關,在《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一書中,作者 江本勝 博士在他所做的實驗中證實,心念的力量可以改變水的分子結構,使水結晶呈現不同的面貌。
江本勝 博士發現將水冷凍至攝氏零下5度,以各種能夠影響情緒的字眼,或讓水分別聽各種不同的音樂後,透過顯微鏡,將有結晶的冰,用200至500倍的倍率,拍攝水的頂端部位,取得其結晶照片。
實驗結果發現,水結晶所呈現出來的面貌會有不同,水看到「愛與感謝」,呈現瑰麗完美的六角形結晶;看到「混蛋」,形成扭曲醜陋的樣貌。
楊定一表示,在我們體內,眾多的水分子不停地流動,隨著我們所接收到外在的種種訊息,以及本身不同的心念,便會不間斷地影響我們身心健康。透過實驗得知,當我們心懷正念、感恩心,身體所有的水結晶自然也會呈現美好健康的樣貌。
PART 4案例篇
盧蘇偉:任何事情的發生,都對生命有益
在板橋地方法院,少年保護調查官盧蘇偉親切地引領著我上樓。
很難想像,眼前的他曾是一位留級兩次、大學聯考七次,智商曾被判斷只有七十的學習障礙者;最後,卻考上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系,並成為板橋地方法院的少年調察官。
小學五年級才學會認字的盧蘇偉,國中還一度被分發到啟智班就讀;他是如何用一顆正向、樂觀的心,去面對自己的人生;用一顆關懷的心,去幫助輟學和吸毒的孩子?
「思考,沒有所謂正面或負面,」盧蘇偉認為,有些人會用比較消極、負面的思考模式來看待一件事情,這是人的本性。每個人內在都有一個防衛的機轉,讓他保守、謹慎,不去犯錯。
所以,他覺得負面思考不是不好,我們必須要去接受我們內在裡有這樣的一種機轉。而這個機轉經常受到我們過去的負面經驗所影響。
社會上大多數人都會說:「我不要貧窮、我不要沒有錢、沒有房子、沒有車子,我不要被看不起,我不要不受尊重。」在他們的內在裡都是不要、不要,但盧蘇偉不認為,那些「不要」都是負面的。
他認為,一個正向積極的思考,都是經過一個內在的歷程。「負面和正面,它是一體的,負面裡面就蘊含著正面的思維,」他舉例,如果一個人不要貧窮,那他就要逃離貧窮。逃離貧窮,就是一個正向積極的思考,就是把「不要」,變成「要」。
在他輔導的案例中,有一種稱「簡居族」的年輕人,就是足不出戶,不工作、不唸書,整天窩在家裡玩電腦,把自己限制住。盧蘇偉在輔導的過程中,希望這些孩子,能用正向積極的思考,來面對自己的人生,勇於去接受挑戰。
不過,「這些孩子必須去克服許多內在的經驗,或內在的困難,」他說,每當問他們為什麼不去做一些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事情,得到的答案通常是:「我在這屋子裡面很好啊,有的吃、有得住,我不需要去接受任何的挫折。」
盧蘇偉說,正面積極的思考,是希望人是接受挑戰的,願意去改變的。
佛經說:「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盧蘇偉認為再衍生下去,就是事事是好事。他說,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而且對我們的生命是有幫助的。它豐富我們的生命,讓我們的生命更加的精采。
他指出,這就是一個轉換,在生命裡面,你可以選擇把自己封閉在一個小小的領域,或讓自己的生命更加豐富。
「一個正面積極的思考,是一種習慣,」盧蘇偉說。
在盧蘇偉八歲那年,感染了日本腦炎,一場發燒讓他腦中的記憶功能受損。醫生告訴他的父母,這樣的孩子活不久了。當時他父母只是希望這個孩子活下來,不在乎他功課好不好,所以,他們給盧蘇偉的,都是一個正向的引導。
小時候盧蘇偉考零分,父母告訴他,這是好分,只是我們的好分跟別人不一樣;有一次盧蘇偉考了十分,還有雞腿可以吃,結果隔壁的孩子考了四百九十分,只被扣十分,就被父母打。
到學校,老師罵他是腦振盪的豬,盧蘇偉的父母對他說:「如果你是豬,你也是最聰明的豬,被別人腦振盪越震越笨,你越振越聰明。」
因為他是一個隨時可能會死掉的小孩,父母哪在乎什麼成績。
盧蘇偉常用自己的例子來和許多父母親分享。「如果生命的過程中,我們每一天都是最後一天,你會怎麼樣來過這一天?」盧蘇偉說,我們的生命,其實每一天都是第一天,因為我生命不可能回溯,也不可能重來,每一天都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也是最後一天。他認為,如果我們都用這樣的心來看待生命,就會有不一樣的態度。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
關鍵字建檔說明
|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
betty7834
於 2008-11-24 09:53:55 說 就是永不放棄 ! | |
專打嘴砲之羊痔不涼= 全國醫生關光光,羊痔才能不再涼 =
於 2008-11-26 17:15:24 說 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誰是八十四代?又是誰封他為「宗師」的?恐怕很多人不認同他是「佛教」喔!(雖然名稱和說法都很像,但也只是很像)而所謂「總教授師」、「覺妙宗明」,更像是外道。他們的說法也蠻好,但是不能因為掛了「禪宗」兩字,就拿他們作「佛教篇」的代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