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論斷/熊秉元
‧本文由 謝瓊玉 分享 ‧
2010-01-23 ‧
顯示 2,492 次
‧
轉寄 1 次
‧
短評 0 篇
‧
2010年01月20日蘋果日報 台灣政壇人物裡,李登輝無疑是智商最高者之一。他曾握有的權柄,大概只有蔣氏父子可堪比擬。台灣民主化過程中,他居於關鍵地位。在台灣歷史上,他當然有一席之地。然而,這些描述本身是中性的,這些事實也無關毀譽。他的功過要看他如何面對機會,又對台灣社會╱民眾帶來哪些影響。
兩件史實有助於了解李氏的功與過。首先,1988年蔣經國過世後,李登輝以副總統接任大位。四年後,由國民大會推選為總統;再四年,由民眾直接投票,續任總統。在12年的執政歲月裡,兩岸關係是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誤判情勢錯失機會
當時,兩岸的相對地位、以及他所面對的機會,可以讓數字來說話:1988年,台灣的每人所得為6333美元,大陸則是261美元(24:1)。大陸經過文革的浩劫,四人幫腥風血雨,與世隔絕30年後,剛開始向外伸出觸角。因此,雖然在人口面積等方面,台灣和大陸遠遠不能平起平坐,台灣當時的主客觀條件,可是具有相當好的條件;可以經由協商,和大陸簽下合則兩利、彼此互惠的協議。可惜,李登輝誤判情勢,自以為是;戒急用忍的政策,平白喪失了大好機會。當他卸任時,台灣的每人所得為14721美元,大陸是949美元(15:1);兩相比較,台灣的地位和籌碼,早已今非昔比。李登輝個人的主觀意識,讓台灣錯失了黃金般的機會。
其次,宋楚瑜和李氏之間,號稱情同父子。當時,宋楚瑜為台灣省省長,呼風喚雨,廣受支持。對於全省事務,省府團隊劍及履及。然而,功高可以震主,父子可以反目。當宋楚瑜的威望如日中天時,李登輝使出撒手鐧。經過冗長的修憲程序,李登輝貫徹個人意志,以「精省」之名,把台灣省的編制凍結。結果,原來省政府的業務,移交給中央的部會;省政府樹倒猢猻散,宋楚瑜出走,組成親民黨。
表面上,凍省只是大風吹,人員業務移往中央,換湯不換藥;其實,不然。在公眾事務的處理上,不但迥異於往昔,而且效率大幅滑落。由兩個指標上,可以看出凍省的後遺症。一方面,省政府的廳處等消失,所以省屬單位升格——各縣市省立高中變成國立高中,各縣市省立醫院變成衛生署署立醫院,等等。因此,原先是地方的人際網絡,現在在中央重新組合;原先省政府可以直接督導業務、決定人事,現在也移往中央。省中校長、省立醫院院長等,要到中央去經營人脈,自求多福。原先人才資源可以由省府因地制宜,現在變成中央統籌、雞兔同籠的大雜燴!
另一方面,原先中央各部會只是擬定政策,起承轉合,本身無需處理實際業務;凍省之後,沒有省政府代勞,只好站上第一線,面對實際問題。可是,中央部會的人力物力、以及所累積的經驗智慧,根本不足以處理地方基層的實際問題。莫拉克颱風時,行政院院長在災區一臉茫然的景象,是最深刻貼切的寫照!這些,都是李登輝凍省的後果。
「民之所欲」成反諷
因此,在兩岸關係上,李登輝剛愎自用,錯失良機;在凍省的作為上,李登輝一意孤行,後患無窮。對外不能興利,對內又和除弊背道而馳。個人的聰明才智,不是用在開新局興太平。而是妄自尊大,私心自用,整肅異己,置黎民蒼生于不顧——「民之所欲,常在我心」,可以說是李登輝歷史定位最大的反諷!
金庸的小說裡,沒有真正的惡人;即使是東邪西毒等人物,都有良善光明的一面。更何況,李登輝還不算是真正的惡人。以88的高齡,還不忘情於政治,可以說是為高齡人士的自處之道,立下鮮活生動的標竿!
作者為台灣大學經濟系及研究所教授、鹿港顧問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
關鍵字建檔說明
|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