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投票是表達另一種民意
‧本文由 謝瓊玉 分享 ‧
2010-03-03 ‧
顯示 4,528 次
‧
轉寄 0 次
‧
短評 0 篇
‧
蘋論:成熟又聰明的選民2010年03月01日蘋果日報
四席立委補選,國民黨以三比一兵敗桃竹嘉,僅在花蓮險勝,引來很多詮釋。
對於國民黨的失敗,從宏觀到微觀的詮釋包括:執政績效不良、政策失誤連連、地方整合做虛功、藍營分裂投票、文宣未能擊中要害、候選人的在地魅力和人格特質不足、買票行為大減等,於是藍營選民不願出來投票,導致國民黨戰敗。
不投票也是一種民意
其實,地方小選區制度本身的選戰,不太與宏觀政績及政策面有關,而與買票和個人感情關係比較有關。政績不好是選敗的充分條件,而非必要條件。當檢調和法官對賄選者毫不客氣時,再加上馬、金真的嚴厲禁止賄選,那些多年來被買票寵壞的選民就不投票了。此外,黨內又不團結,怎可能不失敗?何況民主國家執政黨經常在地方選舉失敗,是選民補償與失望心理造成鐘擺效應的結果,並不希罕,國民黨不必懷憂喪志。
接下來的五都選舉和總統大選,則是大選區角逐,政績和政策將扮演關鍵性角色。選民會意識到嚴重性,投票率一定高於立委補選。如果民進黨因兩次小勝而成為驕兵,國民黨卻大打哀兵牌,形勢反對國民黨有利。民進黨千萬別贏得戰役,卻輸掉戰爭;國民黨則須拿出政績和改革來爭取選民的認可。
有人說,這兩次立委補選,投票率低,只有三、四成,是「少數決定多數」的畸形現象。錯了,在民主社會不投票也是一種民意表現,應當看做是一種投票方式。不投票是變相的投反對票,是另種投廢票的方式,表達的是消極、不滿和隱忍。在台灣,就是比含淚投票更消極的表現不滿。這應算選舉行為裡的有意義表徵,不能自欺欺人地認定是少數決定多數;而仍應看做是多數擊敗少數。
立委補選「一塊蛋糕」
民主發展史也指出當民主生活成熟後,政治冷漠將長期出現;不再是剛從威權獨裁解放出來狂熱選民,積極參與政治而造成參與爆炸。選民在歷次選舉中逐漸失望,逐漸麻木,逐漸不相信政客,也看清了政治面紗後的庸俗本質,冷漠就是必然的情緒出口。冷漠也造成政治的僵滯與平靜,而後者正是台灣所需要的。
台灣民主化以來,選舉多如牛毛,屢屢過度動員,人民終於疲勞反胃,用冷漠來自我治療。不過,台灣選民很聰明,知道立委補選不過是「一塊蛋糕」(小事一件),不投無妨;但對五都和總統大選,他們就會打起精神用選票來表達自我。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
關鍵字建檔說明
|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