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秦帝國看千里馬與伯樂
‧本文由 活得精彩 分享 ‧
2012-07-31 ‧
顯示 2,497 次
‧
轉寄 34 次
‧
短評 0 篇
‧
這陣子在看這系列的影片,大秦帝國訴說的是戰國時代秦孝公任用商鞅(原名衛鞅)進行有名的商鞅變法的故事,而我正好看到秦孝公與衛商接觸,並任用的過程,這場過程蠻精彩的,我摘要如下:
衛鞅到秦國和秦孝公第一次談完後,因為衛鞅盡說些無關緊要的提議,聽完後秦孝公大怒,拂袖走人,這時候引薦衛鞅的景監頓時氣炸了,但衛鞅卻對著景監哈哈大笑,氣的景監憤而想趕走商鞅,兩人在見完秦孝公的酒席中有以下場景,景監要衛鞅走人,但衛鞅卻說:「今日功成一半。」,景監不太甘願的坐下來在聽聽衛鞅有何話要說,衛鞅說這一次的碰面他是故意講些無關緊要的內容,目的是想看看秦孝公識不識貨,藉此決定這個人是否跟自己理念相合,千里馬也要有伯樂懂得賞識才有機會成為千里馬,那句:“不識劣貨,豈能識得絕世珍奇?",真的太有道理了,以下是該段對話的內容。
衛鞅:「景兄曾扮東方大商進入魏國,想來對商道尚通。請問,今一人懷有絕世珍品,當如何尋找識貨之買主?」
景監:「自當示珍品于買主,對其真實介紹,如實開價。」
衛鞅:「要是買主不識貨呢?」
景監:「繼續等候,或另外尋覓識貨買主。」
衛鞅:「整日懷抱珍奇,沿街叫賣?」
景監:「難道還有更好的辦法不成?」,景監似有不服。
衛鞅:「我有一法,景兄姑妄聽之。」
衛鞅頗為神秘地一笑:「大凡稀世珍奇,絕不可輕易示人。首要大計,在於選擇目光如炬的識貨之人,此所謂貨賣識家也。試探買家之上乘法則,先示劣貨而後出診奇,如此則百不差一。景兄以為如何?」
衛鞅的口吻,完全是一個老謀深算的商人。景監還在回味之中,喃喃自語:「先示劣貨而後出珍奇?先示劣貨?」
侯贏笑道:「不識劣貨,豈能識得絕世珍奇?鞅兄如此精于商計,佩服。」
衛鞅:「鞅為殷商之後,略通一二,聊做類比,二位見笑。」
這段的意思就是如果買主分辨不出什麼是劣品,他哪會知道什麼是好貨,因此第一次衛鞅的目的是要試探看看秦孝公是不是個識貨之人,而依他試驗的結果證實了秦孝公是個真正識貨的人物,因此才說功成一半,第二次他請景監再找機會跟秦孝公碰面,這次兩人的對談深入到秦國的地理、人文、政治、軍事狀態,秦孝公才真正的認識到眼前人的雄才偉略,並決定任用他。
這段故事其實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斷發生,伯樂要找千里馬,千里馬也要找自己的伯樂,這就像是人力資源市場上的供需兩方,資方持續的在找尋符合自己需求的員工,而勞方也在找尋符合自己要求的公司,若能碰到兩者間是有共識的,彼此也能各取所需,那其實就是一拍即合,但有人常說:「千里馬易有,但伯樂難尋。」,這句話其實在職場上有其道理,在職場我們談的伯樂大多是自己的主管或者老闆,他們能否提供千里馬一個好的成長環境?能否提供好的舞台?能否讓千里馬盡情揮灑?若不行,那你只是圈養了一百匹具有潛力的千里馬,但他們的表現可能不如一匹真正發揮能力的千里馬。
找尋伯樂有時很靠運氣,但有時更靠努力,在大秦帝國中,衛鞅也不是一開始就有機會見秦孝公,而是他在魏國發表了三篇法家的文章,然後到齊國參加稷下學宮的稷下論戰,並在該次論戰與孟子的論戰中展露頭角,被秦孝公派出的人看到,進而邀請他到秦國,他才有機會見到秦孝公,另外他也為了提出對秦國整體更有幫助的策略,他走遍大秦各地,親身體驗了當地人民的生活與困苦,最終才能提出精闢的《強秦九論》,也才有後來的商鞅變法,這些都是他努力來的,而就等待一個契機,他就躍上了枝頭,當然最後他雖然被五馬分屍了,但這是因為他得罪了許多王侯所致,若純就他的成就來說,他是非常成功的。
如果我們還不是千里馬,那就努力讓自己成為千里馬,並主動找尋自己的伯樂,只要能力、時間到位,都有機會展露頭角的。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
關鍵字建檔說明
|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