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燒千年的秘密
‧本文由 asd 分享 ‧
2010-07-05 ‧
顯示 3,201 次
‧
轉寄 6 次
‧
短評 0 篇
‧
中國的傳統文化離不開陶瓷,那素胚勾勒的青花吸引著世人的目光,那釉色渲染的雪月也依然還在靜靜地流淌。曾經的中國,是那樣地令人遐想,我總在想,是什麼讓我們的先人創造了如此的神奇,而又是什麼,讓他們生生不息地膜拜這種神奇。
其實,是執著地追尋讓我們的先人創造了神奇,他們創造了絢爛的中華文明,創造了屬於龍之子的壯志豪情。他們從簡單的陶器生產摸索出製造瓷器,從原料的改變到溫度的提升,從簡單的實用器皿到豪華的裝飾用品,祖先們經歷了無數次的探索與追尋。手工制瓷有如下的工藝︰從淘泥、摞泥、拉坯、印坯、修坯、捺水、畫坯、上釉、燒窯、到最後的取瓷,每一道工序都是複雜的、精細的,不能有任何的疏忽。而古人在做這些工作的時候,總會帶上虔誠的心靈去耕耘,而正是這樣的虔誠創造,瓷器才會更加地美輪美奐,流芳萬世。
我們都知道絲綢與陶瓷是中國人民奉獻給世界的兩件寶物,這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所用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絲綢與陶瓷作為物質產品出現,其意義不僅只此作為可用、可穿之物,由此而延伸出來的兩條大道,徹底改變了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如果說陸上「絲綢之路」給中國帶來了宗教的虔誠,那麼「陶瓷之路」則曾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商業財富。
曾經的輝煌令我們自豪與嚮往,當我們為著融入全球文化的目標不斷前進的時候,我們是否還會想起那些傳統的靈魂,那些被我們遺忘的、再也無法超越的精神……
記錄下清代鎮窯復燒活動的全過程,發上來,以供觀賞。最後說一句,瓷器燒造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但古窯裡熊熊燃燒的火光,照耀過祖先們的汗水,也照耀著我們會遺忘的眼楮。
這種技法最讓我感動,在瓷器上的這一筆一畫,都是用一根細針扎出來的,聽說扎滿一個瓶子,得一個月的時間,太佩服老技師了。。。。。
墨色渲染,活靈活現
燒窯之前的取火儀式
窯門上方
窯門前的拍攝燈。。。。
一旦點火,窯內就得保持高溫,所以工人們一直都在燒火,不停地放木柴,一直要保持幾十個小時才能熄火。
這是窯頂煙囪的一塊,上面有個火口。。。。
鎮窯是蛋型瓷窯,始建於清乾隆初年。窯爐長十八米,體積近三百立方米,窯場佔地約八百平方米。該清代古鎮窯的型制體量、結構比例、砌築材料和手工技法,代表了中國傳統制瓷窯爐營造技藝的最高水平。鎮窯裡不同窯位溫度不一樣,可以同時燒造出高低溫幾十種不同類型的瓷器。曾為清朝皇族和民間燒製出多批精美陶瓷。
木柴很充足
晚上燈火通明
煙囪也冒著火光
開窯了,和尚來作法。。。
窯門打開了,裡面推滿了匣缽,匣缽內裝滿了瓷器
工人們在搬運瓷器
出窯的瓷器堆在一旁
青花綻放
素胚勾勒青花香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
關鍵字建檔說明
|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