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讓人保持青春
‧本文由 活得精彩 分享 ‧
2011-11-22 ‧
顯示 1,485 次
‧
轉寄 5 次
‧
短評 0 篇
‧
人要走出去 若在相同的環境生活太久、太熟悉了,就會失去敏銳度或創作力,所以需要旅行。
有位到歐洲學藝術史的學者,寫文藝復興藝術史,老師問他,「有沒有去過義大利?」他回答還沒有。老師說,「沒有在米開朗基羅的雕像前,熱淚盈眶,你怎麼敢寫他?」後來學者帶著一隻背包、兩件襯衫義在大利跑了一個月,那時候,有許多年輕人睡在坎城火車站,他也在那兒過夜,晚上過夜的朋友告訴他,「你沒帶報紙?要鋪報紙的。」就分給他報紙。早上五點,員警帶來一大桶的咖啡,噹,噹,噹,敲著桶子,叫醒大家,請大家喝完咖啡離開,火車站要營運了。
不要問該準備什麼?先問你愛什麼?
歐洲有種青年旅行的文化。學者在翡冷翠(義大利佛羅倫斯)認識14歲的蘇格蘭小孩,帶個氈呢帽,打掃廁所一個學期存的錢到歐洲旅行。花完了,就到街上吹蘇格蘭風笛,再繼續下一段旅行。不同的文化,年輕人可以這麼不一樣。他們長大後,擔當的事情也絕對不一樣。宋朝詩人柳永說,「今宵酒醒何處?」中國文化本來也有這個東西。可是這個文化老了,失去到外旅行的勇氣,導致年輕人消失創造的生命力。
年輕人應該走出去,打出一片天。如果今天不能打出一片天,一輩子也不會有出息。
走出去再說。
孫悟空一翻筋斗就是十萬八千里,照道理,他去取經很容易,為什麼是唐三藏取經?因為孫悟空沒有動機,而唐三藏有動機,沒有動機,根本就沒有出發點,連起跑點都沒有。只要有動機,都很棒。最怕的是無所愛。如果年輕人想要走出去,如果喜歡搖滾,要去玩重金屬,想要跟樂團,都很好。旅行包含跟當地文化深刻的、沒有偏見的對話。
旅遊最大的反省是用異文化檢查自身文化很多應該反省的東西。比較後,才瞭解文化的不同,沒有優劣。就像《裨海紀遊》的作者郁永河,看到原住民被抓來拖牛車,下雨一樣被雨淋。他問隨從:「為什麼不讓他們在屋簷下躲雨?」翻譯官告訴他,「他們跟動物差不多,不怕淋雨的。」鬱永河就嘆了一口氣說,「亦人也。」所有好的旅遊書,都會有這個觀點。
向外觀察也要向內反省
即使只參加旅行團,也可以有不一樣的體驗跟視野。現在資訊發達,出發前,做些準備工作。到現場後,盡量檢討自己的主觀。有人到吳哥窟,對遊客說,「現在帶你們去柬埔寨人的家。」遊客下車後都會嚇一跳,竟然什麼都沒有。簡直就是「家徒四壁」,在台灣,大家老覺得還缺什麼。到那裡,可能會想:「臺北的家真好。」應該比他們富有。但他們男男女女從田裡回家,脫光衣服在河裡、蓮花中,彼此潑水、唱歌,反而讓人覺得他們是富裕的,因為我們沒有這樣的經驗。
故任何旅遊都值得,只要一對比,就會檢討自己的生命意義和價值。旅遊不只是看,更是找到自己內在,最美的東西。外在的風景,其實是自己的心情。所以旅遊不只是對外觀察,而是向內的反省。
古人說行萬裡路勝讀萬卷書,若短期無法成行...閱讀、手作、聊天、學習、陪伴、分享、運動、散心、唱歌、畫畫....也是很不錯的方法。只要能讓生活比重產生變化,自然也會改變生活品質,避免腦子僵化、心靈麻木了。有多久沒抬頭看看天、看看路邊的小花小草、聽聽在行道樹上吱喳的小鳥?就從這個簡單的改變開始吧!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
關鍵字建檔說明
|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