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滿腸肥有道理!上班族小心愈忙愈胖
‧本文由 活得精彩 分享 ‧
2012-01-03 ‧
顯示 1,853 次
‧
轉寄 3 次
‧
短評 0 篇
‧
一位朋友幾個月不見,身材明顯的圓了一圈。我不好意思說出口,但她察覺到我的眼神,解釋說最近工作忙得不可開交,不僅沒時間運動,且壓力重擔之下,猛吃零嘴甜食,增重了好幾公斤,一臉的懊惱無奈。人體有自然的平衡機制以維持正常體重,此機制非常複雜,主要來自於大腦的下視丘和腸胃道內分泌系統。
大腦下視丘位在不同區域的神經細胞,分別司管人類對食物的飽足感和飢餓感,因而曉得要停止進食或找東西吃。但下視丘的神經細胞會受到大腦的邊緣系統(如杏仁體或海馬區)的影響,因此快樂、悲傷的情緒、壓力或記憶會影響進食;而這些細胞還受到高層的大腦前額區皮質的控制,所以進食也會受到意志和決心的左右。
腸胃和大腦的關係密切,不僅腸胃經由副交感神經將訊息傳到腦幹和下視丘,且其內分泌細胞所產生的許多荷爾蒙與進食有密切關係,例如ghrelin(飢餓素)會刺激食慾。因此,近年來有關的研究愈來愈多,英國倫敦瑪麗皇后大學甚至有神經腸胃學中心。
腦滿腸肥有道理
其實日常生活中,我們早已知道「腸胃與心腦」的密切關係。
低血糖時腦子反應有點遲鈍,吃顆糖果,經腸胃吸收後,思慮馬上清晰;精神無法集中,喝杯咖啡,精神立刻一振;寒流來襲,一碗熱湯下肚,身心都暖和;心情低落時,吃甜點或巧克力,心裡好受些;三杯酒下肚,可就舌頭打結,思緒緩慢了。
因此,俗話說「要抓住一個男人的心,要先掌握他的胃」,不是沒有道理的,而「腦滿腸肥」的成語更是有先見之明。
30多年前,在美國一家醫院的教學課程中,我的神經病理老師以一張張的大腦病理解剖的幻燈片解說時,忽然銀幕上出現一張看似大腦側面但又不太像的圖片,大家遲疑許久,猜不出是何病變。原來是老師把長長的腸子來回折疊,上下置放,看起來還真像是大腦側面的腦迴和腦溝呢!
當時老師的教學內容已不復記得,但這張「腸腦」的相片卻一直烙印在腦海,原來兩者不僅相似,還真有相關呢。
雖然身體有自然的平衡系統以維持正常體重,但是當外界的環境因素、食物誘惑或壓力等而讓人攝取的熱量超過所消耗的熱量時,就會造成體重過重。
吃油心情好,實驗有證明
為什麼蛋糕、麵包、東坡肉等高熱量食物,大多數人都很喜歡?為什麼明知油脂食物不好,還是忍不住要吃呢?
2011年的《臨床研究雜誌》刊登的兩篇論文也許有所解釋,一是脂肪使人較不憂傷,另一個是慢性壓力使老鼠愛吃油脂食物。
第一篇是來自英國倫敦瑪麗皇后大學的研究。12位健康志願者,經過12小時禁食後,隨機接受經由胃管灌食一種脂肪酸250毫升或灌生理食鹽水,並同時接受腦部功能性磁振造影檢查,且讓受試者觀看10種悲傷或中性不帶表情的臉部圖片及聽11種悲傷或中性的音樂,要受試者分別對「飢餓」、「飽足感」以及「悲傷」的程度打分數。
結果發現當聽悲傷音樂或看悲傷圖片時,灌食脂肪酸的受試者較不覺得飢餓或悲傷,而且腦部功能性磁振造影顯示和悲傷反應相關大腦區域的神經活性也較少。這個試驗結果不能過度引伸,因為實驗人數少,但可以讓我們初步了解為何有人吃了一碗豬油拌飯後,心情很好。
第二篇論文來自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小白鼠實驗,發現處於慢性壓力下的老鼠,比較偏好高脂肪的食物,可能與其血液中的飢餓素濃度較高,刺激食慾有關。
吃不僅為了生存,提供身體的熱量來源,也是一種享受,然而美食誘惑人,又容易取得,讓人一不小心就超重,使得減重幾乎成為全民運動。
幸好吃東西還受到情緒和意志力等的控制,因此心情低落、工作繁忙或處於壓力下,伸手要抓零嘴甜點時,想到一位長輩的告誡,「想想在市場買一斤的豬肉來掛在身上的樣子」,我的手就立刻縮回了。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
關鍵字建檔說明
|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