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後吃東西易變胖?讓你恍然大悟的8個健康迷思
‧本文由 asd 分享 ‧
2012-04-08 ‧
顯示 3,340 次
‧
轉寄 24 次
‧
短評 1 篇
‧
「運動後吃東西容易變胖」、「淋雨會引起感冒」、「缺鐵時應該多吃菠菜」…… 這些常見的健康觀念都是真的嗎?了解正確知識,實踐好改變。
Q1.經痛吃止痛藥會讓經血排不順暢?
非疾病引起的原發性經痛,是因為體內前列腺素在經期時大量分泌,引起子宮劇烈收縮。市售含乙醯胺酚的止痛藥(常見商品名:普拿疼)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常見商品名:伊布洛芬)因為具有抑制前列腺素分泌的功能,也能減緩子宮因收縮而引起的疼痛。
但不少女性經痛時,擔心止痛藥會使經血排不乾淨,寧可忍痛也不吃止痛藥。還有說法指出,止痛藥會讓經血逆流,血塊增加。 台大醫院婦產科醫師童寶玲解釋,吃止痛藥後並不會阻礙經血排出或逆流,相反地還能調節前列腺素分泌,促進凝血。所以吃止痛藥後發現經血量變少,其實是經血量變為正常的現象,使經血不至於排得太多。 正常的月經不應該有太多血塊,如果有血塊增加的情況,最好就醫檢查。
Q2.穿太少、淋雨會感冒?
雖然這實在違背一般人根深柢固的觀念與經驗,但還是不得不說,感冒是因為身體遭到病毒入侵,跟吹到風或「受寒」一點關係也沒有。如果環境中沒有病毒的存在,即使像電影中的男主角因為失戀淋了一整夜雨,也不會因此感冒。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說法,可能是老祖宗觀察到天氣冷時感冒的人就變多。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說,其實這是因為低溫時,環境中的感冒病毒比較容易存活下來,病毒活躍,被傳染的機率自然就高。
至於穿得不夠暖,會讓人比較容易被傳染嗎?黃立民說,目前也沒有研究顯示「冷到」會使人降低對病毒的抵抗力。
而俗語說「愛美不怕流鼻水」指的應該是過敏,鼻過敏患者若遇到冷空氣或室內、室外溫差大時,確實很容易會狂打噴嚏、流鼻水,嚴重一點還會頭痛,跟感冒症狀類似。
不是要鼓勵你多淋雨或不重視保暖,而是若不想感冒,更重要的是勤勞洗手(且每次都要確實搓洗直到唱完一首生日快樂歌),減少到擁擠、密閉的地方,且適時戴上口罩。否則無論你穿得再厚重,還是會感冒的。
Q3.配眼鏡時最好減一點度數?
帶孩子配眼鏡時,不少家長會要求將鏡片度數配得比實際度數低一點,而且叮嚀孩子不要太常戴眼鏡,以免看得太清楚,讓眼睛習慣較深的度數,之後又得配更深的度數。
正確做法,剛好相反。大學眼科診所三重分院院長李文富說,配鏡的目的在輔助視力,使眼睛不必用力瞇眼才看得見。如果度數不足,負責調節焦距的睫狀肌會過度調節而持續痙攣,長時間下來很容易疲勞,可能讓視力惡化更快。
但為了避免因假性近視而造成的度數誤差,有時候驗光人員會將電腦驗光機測出來的度數減25∼50度。李文富說,年輕人或兒童眼球調節能力強,如果長時間近距離閱讀、玩手機,眼球睫狀肌過度調節,量出來的度數可能比平時高出50∼100度,甚至更多。
李文富提醒,配鏡時除了以驗光機測度數,也要戴上鏡片做實際視力測試,並能看清楚至少0.8∼1.0左右。若感到頭暈,也應該請驗光師詳細檢查,不一定是減度數,因為也可能是鏡片兩眼焦距不合。
Q4.運動後吃東西,吸收得快,容易變胖?
運動時大量消耗肌肉中的肝糖,所以之後的1∼3小時之內,體內合成肝糖的酵素活性會大量提高,以快速攫取碳水化合物,促進肌肉肝糖恢復。所以「吸收力好」是真的,屏東科技大學體育系教授吳柏翰說。
但是容易變胖的結論卻是錯的。因為這時攝取的碳水化合物會被優先拿來合成肝糖,而且從運動開始到之後的一段時間內,體內能量代謝環境反而不利將碳水化合物轉化成脂肪。
所以,如果想吃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像是麵包、米飯,選在運動後40分鐘到一小時內吃,反而較不容易讓這些營養變成脂肪。
而且最好別在傍晚運動後不吃晚餐刻意挨餓到隔天。因為這種方式雖可快速減重,但身體未適時補充損失的肝糖與蛋白質,肌肉容易耗損,長期下來基礎代謝率反而會變低。
很多人覺得運動後吃東西容易胖,主要還是跟吃太多有關。心裡想著既然有運動,吃多一點沒關係,結果吃下去的熱量遠超過消耗的。
運動後可選擇含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的食物,幫助肌肉肝糖恢復與肌肉合成,例如飯糰、麵包、牛奶、水果就是不錯的選擇,但仍要注意熱量。
Q5.洗臉一定要用洗面乳才會洗得乾淨?
其實不一定。洗臉的目的是把臉上的髒污去除,如果皮膚易出油、又到灰塵多的地方,或臉上化了妝,確實需要使用洗面乳幫助將這些髒污洗掉。
但如果像是早上起床或沒有擦防曬、彩妝品的時候,即使只用清水洗臉,也足夠將大部份的污垢灰塵洗掉,不至於使灰塵殘留在皮膚毛細孔中。
而且有些特定時機,皮膚科醫師會建議暫時不要用洗面乳。例如氣候乾燥,尤其臉部被風吹到有些疼痛,用清水洗臉可避免洗去保護皮膚的油脂。或者皮膚紅腫發炎,如曬傷、脂漏性皮膚炎、過敏時,用清水洗臉也可減少對皮膚的刺激,幫助發炎皮膚自我修復。
使用洗面乳洗臉時,應先將洗面乳擠在手上輕搓出泡沫才塗在臉上。洗面乳停留在臉上的時間也不宜太久,輕輕按摩約30秒左右,就可用清水洗掉。
Q6.生病時喝牛奶會生痰?
老一輩人常說「喝牛奶會生痰」且加重鼻塞或氣喘症狀,感冒時最好不要喝牛奶。也有不少人喝牛奶後,確實感覺喉內黏液增多。
為了確定牛奶是否會生痰,科學家曾做了不少有趣的研究。
有研究找來一百多人,在喝下調味豆漿或牛奶後評估喉頭黏液的感覺,結果發現只要受試者相信「喝牛奶會生痰」,不管喝下哪種飲料,都較容易感覺喉內有黏液分泌。
還有研究募集60位自願者,在他們鼻內放入感冒病毒使他們生病,再攝取牛奶。研究也證實,牛奶並不會影響黏液分泌的多寡,也跟容易咳嗽、鼻塞、流鼻涕無關。
那黏黏的感覺究竟從何而來?原來是牛奶會隨著唾沫在口中分散成細小微滴,讓人們誤會口中黏液增多,咽喉發炎時或天生對這種感覺較敏感的人,就會覺得喝下牛奶後痰液變稠。
結論是,生病時喝牛奶不會加重呼吸道的症狀,症狀的表現主要還是取決於病毒的類型。
Q7.牛奶可以保護胃黏膜?
吃麻辣鍋或喝太多酒,有時候會一整天感到微微胃痛,這是因為刺激性食物破壞胃黏膜,造成胃部發炎。
坊間盛傳,牛奶有豐富的蛋白質與乳糖,可在胃中形成黏膜,吃刺激食物前可先來杯牛奶「護胃」。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涂佳宏表示,其實牛奶不會在胃內形成保護膜,這可能是「胃乳」給人乳狀物能護胃的誤導。但胃乳功效部分來自中和胃酸,以及有些胃乳中的黏膜附著劑。
唯一有可能的是,牛奶的磷酸鈣或多或少能中和胃酸,「但是緩衝能力也不強,一般食物也有同樣效果,」涂佳宏說。
而且也有醫師發現,有些人空腹飲用牛奶,因為其中的酪蛋白不易消化,反而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尤其冰牛奶更會刺激腸胃道,有些人喝完牛奶兩小時後,會有不舒服或胃痛的情況發生。
想要顧胃,喝酒吃辣前與其先喝牛奶,不如先吃一點食物墊底,也就是讓胃部有些緩衝,避免直接接觸太過刺激的食物。
Q8.吃油炸食物或巧克力會長青春痘
大多數的人這麼相信。但醫師教科書上,並未提到長痘痘的患者應禁食甜甜圈或炸雞,因為目前並沒有足夠的研究能證實油膩或高糖分的食物會刺激青春痘的生長。
《小心!保健偽知識:終結健康迷思的75堂課》一書提到,不少科學家曾對此做過研究。他們分別提出兩種假設,一種認為高脂肪、高糖分食物會增加胰島素抗性,進而刺激體內雄性激素(androgens)和類視色素(retinoids)分泌,這兩種荷爾蒙常被認為會刺激青春痘的生長。
另一種假設則認為,高脂食物會使皮脂分泌較旺盛,使油脂阻塞在毛孔內造成發炎,痘痘就容易增生。但這兩種研究都只在動物實驗中獲得證實,換成人類的研究時,就找不到相關性。不過,長庚醫院皮膚科暨美容醫學中心醫師陳建勳說,從學理來看,皮膚科醫師確實不會建議病人一定要限制油炸或高糖分的飲食,但從臨床經驗看,也有人真的一吃這些禁忌食物就長痘痘。
因此當聽到病患最近常吃巧克力或鹹酥雞,有時候醫師還是會建議暫時不要吃。高脂、高糖分的飲食不僅讓你發胖,還可能引起更嚴重的三高問題,少吃對你沒有壞處。陳建勳也提醒,長痘痘時也要注意臉部清潔,感覺油膩時就用清水洗臉,同時避免熬夜。
不可忽略的6個蛋問題
圖片來源:陳德信
蛋香醇綿密,卻因擔心膽固醇升高而不敢多吃?外食族如何吃得安心?健康又安全的選擇方法,讓你享受美味不煎熬。
美味的蛋料理收服大人小孩的心,無論煎、煮、炒、炸都好吃,是居家常備食材,就算再忙碌或不諳廚藝,也能簡單煎個荷包蛋、或打個蛋花湯來喝。面對貨架上琳瑯滿目、價格差距大的蛋群,該怎麼選對兼具安全和美味的健康好蛋?居家又該如何存放? 關於雞蛋的6個問題,你一定要知道。
Q1雞蛋的膽固醇高,少吃為妙?
一顆雞蛋重約50∼60克,含有250毫克左右的膽固醇,相較於其他食物,比例似乎高了點,讓許多人「聞蛋色變」,擔心吃了蛋會增加血液中膽固醇,導致心血管問題。
其實,雞蛋並非高膽固醇的禍首,「真正可怕的不是蛋,而是飽和脂肪酸,」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指出,日常飲食油膩、嗜吃肥肉的人,由於攝入過多飽和脂肪酸刺激體內膽固醇合成,更易導致血脂飆高。
並且,血液中將近八成膽固醇是由人體自行合成,身體機能正常的人可自行調控,吃進膽固醇量多時,體內合成量就會減少,多餘的膽固醇也會自行代謝掉,並非單一食物就能影響。
除此之外,蛋黃中含有豐富卵磷脂,可使低密度脂蛋白(LDL,又稱壞的膽固醇)降低,適當攝取反而能幫助血液流通順暢。 因此,趙強建議,健康的成年人可每天吃一顆蛋,即便是高膽固醇患者,也不必完全捨棄不吃,每週約2∼4個即可。
Q2新鮮雞蛋怎麼挑,愈大顆愈好嗎?
許多人挑選雞蛋時,總覺得愈大顆愈經濟實惠,事實上,母雞每天下蛋,隨著年齡增長,產道也變寬,產下雞蛋的體型便相對較大,雖然大蛋和小蛋所含養分相差無幾,但是年邁母雞常有其他問題。
台灣優良蛋品協會理事長邱石崇提醒,明顯過大的雞蛋通常兼有蛋殼較薄的問題,代表母雞的健康情況不佳,甚至可能染病,因此他建議,選擇中、小型的雞蛋比較安全。
至於蛋品是否新鮮,購買時可用手感測試,新鮮的蛋拿起來沉甸甸、蛋殼也較厚。雞蛋打開後,蛋黃膜很有彈性,蛋黃完整、挺實,不會稀糊散開;如果發現一小坨白稠狀不明物,那是用以固定蛋黃不受碰撞的「卵繫帶」,更表示這顆蛋很新鮮。
除此之外,選蛋時最重要的一個原則,是確定蛋殼無裂痕、破損。中興大學微生物暨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張照勤指出,只要蛋殼有裂損,病菌就會入侵,這時無論雞蛋本身再怎麼新鮮、乾淨都於事無補。
Q3該買洗選蛋嗎?
雞蛋是否應洗選,業界仍然各執一詞,有人認為洗選可滅除表殼髒污細菌,食物安全較有保障,但也有業者反應,洗選後的雞蛋失去保護膜,反而容易腐壞。
雞蛋究竟怎麼洗?怎麼選?
中國文化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長王淑音指出,完整洗選應包括外觀檢查、清洗、風乾、封蠟、篩選(如聲納檢查或照蛋檢查以挑出血蛋等不良品)、重量分級等步驟。目前國內具規模的蛋商多有合格的洗選設備,幾乎不必人工操作,就能洗選出表面乾淨無菌、規格標準的雞蛋。
不過,並非洗選蛋一定好,「我們最怕洗選設備不完整、『洗半套』的那種,」王淑音不諱言,有些蛋農或規模較小的廠商,買不起全套洗選設備,只取其中幾個步驟來做,甚至自製洗選機,一旦溫度沒控管好、或添加殺菌劑的濃度沒算準,雞蛋可能愈洗愈髒。
最恐怖的還是宣稱「手工洗選」的商品。邱石崇曾看過一處專門販售高檔食材的商店,宣傳海報上斗大的「手工洗選」,讓他差點昏倒,「放一桶水,然後一顆顆雞蛋放進去洗,最後擦乾,你想想那桶水有多髒,本來沒污染的蛋也跟著遭殃,」他搖頭大嘆。
因此他們同聲建議,雞蛋洗選有利食物安全,其中又以CAS認證蛋品的控管較嚴、洗選流程有保障;一般洗選蛋則儘量找知名蛋廠的商品,並冷藏貯存。食材達人朱慧芳另有想法。她認為,如果能親訪產地觀察,便可以從雞隻的生長環境看出雞蛋的品質和安全,母雞若在環境好、空間廣闊的地方成長,病菌肆虐機率較低,就不需用藥,這樣的雞蛋就算不洗選,本身就很乾淨。不過她也補充:「如果對於雞蛋來源一無所知的話,我還是會先選洗選蛋。」
Q4土雞蛋、紅殼蛋比白蛋營養?蛋黃顏色愈深愈好嗎?
國人對於雞蛋一直有「色彩迷思」,總覺得紅蛋、土雞蛋都比白蛋營養價值高。 事實上,外觀顏色無關優劣。台灣大學動物科技系教授蘇和平說,白蛋、紅蛋、土雞蛋僅反映了雞隻品種的差異,和羽毛的顏色有關。也就是說,白色羽毛的雞產下的就是白殼蛋,紅褐色的雞則會產下紅殼蛋,但營養沒有分別。
反觀市面上,紅殼蛋、土雞蛋的售價總是比白殼蛋高,一方面是紅殼蛋下蛋率較低、土雞則是原來並非產蛋用,因此兩者數量較白蛋少,加上業者捉摸消費者喜好,拉抬售價,因此助長了「有色殼蛋較營養」的迷思。
蛋黃的顏色也是消費者常用以分辨好蛋的準則,一般人總認為「蛋黃顏色深,所以比較營養」,實際上,兩者沒有相關。
真正決定蛋黃的色澤,是飼料的顏色,由於一般飼料以玉米為主,蛋黃顏色偏淺,看起來似乎沒那麼好吃,因此為迎合大眾期待,雞農常將胡蘿蔔、紅辣椒等食材配入飼料,母雞就會產下蛋黃為橘紅色澤的雞蛋。
不過,正因消費者有偏好、加上部份店家似是而非的宣傳說詞,容易誘使有些農民在飼料中加入色素以改變蛋黃顏色。中國大陸曾破獲加了禁藥「蘇丹紅」的黑心雞蛋,目的就是要使蛋黃變紅。國內也有農民透露,飼料廠業務員帶著色票到牧場要農民選色,拍胸脯說「想讓蛋黃變什麼顏色,我都能調出飼料給你。」 學者建議,蛋的好壞無法從蛋黃顏色分辨,消費者不必迷信。
Q5雞蛋怎麼保存,買回來應先清洗嗎?
常有消費者一買回雞蛋後立刻清洗再放冰箱,這是錯誤動作,張照勤建議,因為清洗不但無法消滅沙門氏菌,還可能因為潮濕,使得蛋殼表面的病菌滲入雞蛋裡,愈洗愈糟糕。
因此正確做法是,洗選蛋不必先處理,直接整盒放冰箱;未經洗選的雞蛋則可先用乾布輕擦掉表面的粉塵,再放進冷藏庫中獨立的位置,以免交叉感染。 放進冰箱時,應以直立排列,將圓的一端朝上、尖的朝下擺放,可避免氣室中的空氣影響新鮮度。
烹煮之前,無論是不是洗選蛋,都先用清水沖洗、手指在蛋殼上搓揉一會兒,然後立刻打蛋入菜,如此可避免敲開蛋殼時,表面的髒污接觸到蛋白蛋黃,張照勤建議。
Q6外食雞蛋無所不在,如何趨吉避凶?
自家烹煮時,選購比較安全的雞蛋可以大大降低病菌蛋和藥殘蛋下肚的風險,但是外食該怎麼辦?
一般店家為了壓低成本,通常採用未經洗選、認證,也非品牌雞蛋的食材,這時學者異口同聲認為,「煮熟」是唯一方法。
一般來說,蛋白和蛋黃都完全凝固才算熟透,半熟蛋或蛋黃一戳就黏糊糊的滑蛋都不叫做煮熟,例如傳統豆漿店常在滾燙豆漿裡打顆生蛋並攪拌均勻就以為蛋已燙熟。但中興大學微生物暨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陳德勛指出,汆燙的動作看似煮熟,其實蛋白蛋黃只是變性,並未熟透,仍無法消滅其中細菌;美國疾管局建議,雞蛋和其他食材混合時,必須讓整體溫度達到攝氏71度並持續加熱至少15分鐘以上,才有殺菌效果。
除了能在料理中看見的雞蛋之外,還有更多「隱藏版雞蛋」潛伏在各種食物中,尤以烘焙類最多。
由於糕餅類大多使用蛋黃,因此蛋品工廠通常將生產流程中較次級的裂紋蛋、破損蛋另外加工,蛋白、蛋黃分離包裝,以「液體蛋」形式販售給店家。沒有了完整蛋殼的保護,液體蛋更容易變質生菌。生產液蛋起家的勤億蛋品董事長古榮海指出,最好經過殺菌才能保障安全,但目前市場上高達99%的液蛋都未經殺菌,安全堪慮。
甚至許多液蛋是「手工打蛋」,幾個工人就在蛋行後巷搬張板凳,熟練地將蛋殼打破、放進大臉盆或水桶裡,再分別將蛋黃和蛋白分裝至寶特瓶內,不但沒殺菌,有的連洗蛋過程都省略,蛋殼還沾著雞糞、羽毛,極不衛生。
這些液蛋流入大大小小的店家,包括早餐店、烘焙坊、餐飲業都是使用液蛋的常客。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業管理科長劉芳明指出,液蛋屬於加工品,控管上,由縣市衛生局定期至蛋品加工廠稽核,檢視現場環境是否衛生,至2011年11月底共查驗64家次,其中有18家次未合格,須限期改善。至於市售產品則依食品衛生管理法抽驗,若驗出病源菌(包括沙門氏菌),則立即罰款6∼600萬元。
消費者如何自保?學者、蛋農都搖頭說「難!」,除了購買前主動詢問店家液蛋來源之外,一般民眾也只能儘量選擇全熟的產品,至少經過高溫殺菌,風險也少一分。
以下是外食中常見的生雞蛋或半熟蛋,請你自求多福:
- 火鍋調味料拌生蛋黃
- 豆漿加蛋
- 蛋蜜汁
- 太陽蛋
- 溫泉蛋(溏心蛋)
- 生雞蛋拌飯(例如親子丼)
- 提拉米蘇、慕斯、舒芙蕾
- 店家自製的美奶滋、千島醬
皮蛋、鹹蛋怎麼選
市面上的皮蛋、鹹蛋大多以鴨蛋為主,主要原因是鴨蛋的蛋殼較厚、本身腥味也重,新鮮食用時味道明顯。不過近年來也有業者用雞蛋來做皮蛋和鹹蛋。 傳統製作皮蛋有浸泡法和包泥法兩種,現在多以浸泡法為主,用蘇打等強鹼溶液浸泡鴨蛋,使蛋白凝固而成,不過,有的業者為了避免凝結好的蛋白再液化,常會添加少許鉛、銅等重金屬以提高安定度。 中國文化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長王淑音指出,加了鉛的皮蛋會出現不均勻的結晶體,也就是漂亮的松花紋路,過去普遍為業者採用,但是鉛有毒性,累積在體內可能傷害腦部以及周邊神經系統,因此隨著技術不斷改良,市面上陸續出現強調「不含鉛」的皮蛋。 而皮蛋中的特殊味道,是因為蛋本身的硫胺基酸在強鹼作用下分解而成硫化氫和氨,因此正常的皮蛋會散發少許氨味。 購買皮蛋時應選熟成度良好且安全無虞的產品,蛋殼上沒有髒污或大片黑斑、輕敲時有彈性;剝開後呈現均勻墨綠色凝固體、蛋白上沒有明顯斑點、聞起來則有溫和的氨味,而非強烈異味或刺激的澀味。
鹹蛋的製作方式和皮蛋相仿,過去以混黏土、稻殼、食鹽調成泥狀塗敷在蛋殼上靜置一個月,而現在大都直接將鴨蛋浸泡在鹽水中,讓鹽分滲透進蛋裡使內容物凝固即可。選購鹹蛋時避免蛋殼表面有斑點或橘色油漬、或晃動時若內容物已變成湯湯水水,這些都代表鹹蛋已經腐壞;正常的鹹蛋蛋黃是橘紅色、形狀渾圓,有淡淡的鹹腥味。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
關鍵字建檔說明
|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
gman= 盡己所能,做到最好 =
於 2012-04-11 21:18:06 說 運動後吃東西易變胖,是很早之前聽說的事。所以要多多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