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蘋果汁排膽結石,有影嘸?
‧本文由 活得精彩 分享 ‧
2012-09-05 ‧
顯示 1,936 次
‧
轉寄 29 次
‧
短評 0 篇
‧
膽結石引起膽囊發炎,醫生建議割除。坊間盛傳的偏方,可否幫你躲避開刀?
45歲的王太太最近常覺得消化不良,只要吃得飽一點,上腹部就會開始微微地脹痛。某天半夜裡王太太突然感到上腹脹痛的很厲害,持續了一個小時還沒有消失,
掛了急診後,醫生發現她膽內有顆結石卡在膽囊出口,引發急性膽囊炎。他說,「如果下次再痛,最好就把膽囊割掉。」王太太嚇一跳,難道膽可以隨隨便便割掉嗎?
親友們紛紛表示不該割除器官,介紹她「食療」,只要每天喝1000cc純正蘋果汁、檸檬汁,七天後空腹吃瀉鹽與大量喝橄欖油,就可以把膽囊內的石頭溶解排出。朋友還說他喝到第5天,上廁所就排出許多細小顆粒。
王太太半信半疑,不過要把多達500cc的橄欖油喝下去,再加瀉鹽,她想了就覺得噁心。
有「石」不一定要治療
膽結石是由膽汁中的膽固醇或膽色素濃縮沉澱後形成的結晶,顆粒細碎的稱為「膽沙」,大至一個完整的顆粒有如酸梅核,稱為「膽結石」。
結石並不如想像中的容易排出,而且連藥物都不容易對石頭怎麼樣。
國泰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黃奕文說,藥物主要是針對膽固醇成分較高的單一小結石,長期治療效果約只有5成。國人的結石較多色素結石,膽固醇成份較低,所以治療效果不理想,停藥之後也可能會再出現新的結石。
發現有膽結石後,大部分的情況不需要為了預防「後患」而先把膽囊拿掉。「其實有膽結石的人,不少人是沒有什麼症狀,或者只是偶爾有類似胃痛的感覺,」黃奕文說。
但當有症狀頻繁發生時,就要小心對待了。
若膽內結石卡在膽囊出口後,又沒有立刻回到膽囊,卡住的時間一久,膽汁無法排出,膽囊就會腫脹,引起急性膽囊炎。上腹部或右上腹可能會持續疼痛超過六個小時,有些患者還會輕微發燒、噁心嘔吐、或者右背部、右肩岬骨疼痛,這時就應該即時開刀割除膽囊。
急 性膽囊炎發作後,醫生會建議開刀割除膽囊,主要是考慮到患者的生活品質與可能會有併發症。因為反覆膽囊炎,代表膽內的結石是「不聽話」的石頭。「膽囊有結 石,表示膽囊收縮功能不理想,就算已成功溶解石頭,新的結石也可能會再產生,」黃奕文說,即使有時候結石只是短暫阻塞膽囊出口後就自動排出或掉回膽囊內, 日後造成劇烈疼痛的機會還是很高。
尤其,還可能引起嚴重的併發症,一樣要把膽囊拿掉,並且手術可能更麻煩。
像急性膽囊炎發作時,可能因腫脹太久造成膽囊破裂,這時就要用傷口較大的傳統手術,無法使用新的腹腔鏡微創手術。新手術只會在腹部留下3個零點幾公分的小疤,連血都沒什麼流。
若是膽內結石掉至膽道造成阻塞,則很容易感染細菌,使膽囊化膿,甚至引發敗血症。嚴重時必須先引出膿液,等過幾天感染控制住,再切除膽囊。
蘋果汁排石法,效果難確定
喝蘋果汁、橄欖油化石頭,到底有沒有效果?醫界大多持保守的看法,主要是因為沒有進行過實證的研究,無法肯定療效,馬偕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朱正心表示。
至於勇於嘗試「食療」的人,黃奕文認為,只有使用科學儀器如腹部超音波,才能確認是不是真有排出。黃奕文說,很少有藥物或食物能夠直接讓大顆的結石排出細小的膽囊口,食療者看到排便時出現的顆粒,可能是因為喝下的食物配方造成的結晶物。
即使真的有效,醫界也擔心未經檢查或建議就自行食療排石的風險,如果結石卡在總膽管口,還可能造成膽道炎、胰臟炎、或甚至結石掉至腸道引發膽石性腸阻塞。
35歲的陳先生幾次急性膽囊炎發作,醫生建議他割除膽囊,但他認為「大丈夫不可沒膽」,決定咬緊牙根忍痛與結石對抗。可是到了第三年,腹部疼痛的程度愈來愈頻繁,常常半夜痛到醒來送急診。受不了這種麻煩,他最後還是投降去開刀,白白忍了三年的痛。
值得注意的是,忍耐的結果也不一定就能保全膽囊。因為膽囊常發炎,膽囊壁反覆受到石頭的摩擦,膽囊容易受傷、萎縮,最後變成慢性膽囊炎,膽囊的功能其實也喪失了。
變成無膽之徒沒什麼不好
膽囊割除後,對身體的影響最主要是對油脂的消化會較差,「但影響也不嚴重,」黃奕文說。膽囊的功能主要是儲存肝臟分泌的膽汁,當吃到含油脂的食物時,膽囊就會收縮排出膽汁,適時地消化這些食物。
若沒有膽囊儲存膽汁,一下吃太多油脂類食物時,膽汁無法適時供應,就會造成消化不良或腹瀉。較嚴重的人,醫師會開一些止瀉的藥物或消化酵素以減輕症狀。
但不能期待因此獲得自動排油的「瘦身力」,朱正心說,身體會自我調整,肝臟會逐漸調節分泌膽汁的速度,腹瀉的情況多半只在手術後幾個月發生,只有少數病人會持續較久。
其實國內每年約有數萬人被診斷出有膽結石,但因為多數人沒有明顯的症狀,所以多是在做了健康檢查後才發現。
有些人則是有上腹疼痛的症狀,卻誤認為腸胃的毛病。黃奕文說,因為內臟的痛不容易區分明確的位置,膽與胃、十二指腸、胸腔接近,所以就會感覺像是胃痛或胸悶。要是年紀大的老人,更不一定能清楚描述痛的感覺在哪。
有些病人膽囊發炎了腹部疼痛無法忍受,送到急診,醫生也得花一段時間來排除像是胃炎、盲腸炎等可能原因,最後才發現問題出在膽囊。也有病人是因為感到胸悶痛,而被送到心臟科。
朱正心建議,平時有腹部脹痛的人要注意自己症狀的特徵,送到急診時盡可能給醫生多一點資訊,有助於早點找出問題的原因。
吃太油才會得膽結石?
不少人以為膽內會結石是飲食太油膩而導致,其實是不正確的觀念。膽汁會結石是因為膽汁內含有膽固醇跟膽色素,當其中一種成份過分飽和的時候,就會逐漸變成結晶。
但是否會結石,主要還是跟個人天生體質有關,目前研究發現三酸甘油酯過高的人比較容易得膽結石,所以醫生會建議有膽結石的人飲食清淡。
真正容易影響膽結石的,反而是長期節食或三餐(尤其早餐)不定時的人。膽汁沒有適時地排出,一直停留在膽囊內,就容易因太濃稠而結晶。
其他較易得到結石的原因也包括遺傳、女性荷爾蒙較高等因素,懷孕過、且40歲以上的肥胖女性也屬於膽結石的高危險群。也有研究發現,不愛運動的人,較容易有膽結石。
因此,提醒大家把握飲食少油、高纖與定時、定量的原則,努力改善高血脂與肥胖,並且多多運動。
膽囊有瘜肉,會不會變成腫瘤?
不少人在健康檢查後才知道自己膽囊上長了瘜肉。朱正心說,膽囊瘜肉其實很普遍,盛行率約達10%,年紀愈大也愈容易長。
一般膽囊瘜肉不大的時候多是良性的,很少會轉變成腫瘤,除非瘜肉大於1公分,醫生考量有病變的可能,才會建議動手術切除。有些人長了不止一顆瘜肉,但若都小於1公分的話,其實也不需要太擔心。
朱正心說,發現有瘜肉後,只要維持飲食正常,少吃油膩的食物,多運動,就可以了。不過,前一、兩年最好每半年檢查一次,如果瘜肉都沒有持續變大的話,以後每年健檢時再檢查就可以了。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
關鍵字建檔說明
|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