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歷史,並扭轉近代文明的六種植物
‧本文由 活得精彩 分享 ‧
2013-07-20 ‧
顯示 7,453 次
‧
轉寄 40 次
‧
短評 0 篇
‧
本文摘要:日本飲食文化史學家酒井伸雄的《扭轉近代文明的六種植物》,挑了其中六種植物,探討其起源、原產地、在當地如何被運用等等。酒井伸雄以這些植物們的傳播軌跡為縱軸,飲食文化、政治與產業為橫軸,透過一則則的歷史事件與故事,看到西方國家如何因此快速崛起與強大,它們如何豐富、改變人類的生活,進而推動世界文明的進程。
扭轉近代文明的六種植物 美國歷史學家艾弗瑞.克羅斯比(Alfred W.
Crosby)在他1972年的著作《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The Columbian Exchange:
Bi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sequences of 1492)中,首先提出「哥倫布大交換」這個觀念。哥倫布大交換是一場東半球與西半球之間生物、農作物、人種(包括黑奴)、文化、傳染病等的突發性交流。1492年哥倫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陸,是世紀性大規模航海的開始,也是舊大陸與新大陸之間聯繫的開始,引發各種生態上的巨大轉變。
哥倫布大交換對地球上的每個社會帶來巨大的影響,歐洲人也因此帶來新的疾病。美洲的原住民因為沒有抵抗力,所以造成很多人喪生並且大量的文化流失。初估這次的災害造成了美洲的人口至少50-90%的人口喪生,估計當時死亡1,500到1,650萬人左右。
哥倫布大交換也替兩個半球帶來了人口增加和多樣的新作物品種和牲畜。雖然《改變歷史的50種動物》大多還是來自歐亞大陸或海洋,可是美洲卻貢獻了歐亞非大陸更豐富多樣的作物!在當時的探險者將它們帶回歐亞大陸之後,原產自美洲的玉米、馬鈴薯、橡膠、辣椒、可可、菸草、花生、蕃茄、番石榴、木薯、木瓜、向日葵、番薯、四季豆、腰果、胡桃、香草便成為歐亞大陸的重要作物。
日本飲食文化史學家酒井伸雄的《扭轉近代文明的六種植物》(文明を変えた植物たち―コロンブスが遺した種子)就挑了其中六種植物,探討其起源、原產地、在當地如何被運用等等。酒井伸雄以這些植物們的傳播軌跡為縱軸,飲食文化、政治與產業為橫軸,透過一則則的歷史事件與故事,看到西方國家如何因此快速崛起與強大,它們如何豐富、改變人類的生活,進而推動世界文明的進程。
(1)馬鈴薯
《扭轉近代文明的六種植物》先談馬鈴薯。馬鈴薯的原產地是安地斯高地,孕育出出印加文明的馬鈴薯,原本是有毒的野生芋薯類,可是當地人卻善用氣候條件製作的馬鈴薯乾。馬鈴薯橫渡大西洋到歐洲後,食用性原本不受青睞,而德國是最早把馬鈴薯當成主食的歐洲國家,後來法國科學家帕門提爾(Antoine-Augustin Parmentier,1737–1813)巧妙地讓馬鈴薯成為法國家常菜。 歐洲國力蓬勃發展要拜馬鈴薯之賜,馬鈴薯的高產量,提供穩定的熱量來源。馬鈴薯的熱量為麥類的四倍,還可預防恐怖的壞血病。馬鈴薯生長在地底的好處,所以不易被戰火摧殘。馬鈴薯成為歐洲主食的馬鈴薯,歐洲人在冬天再也不用吃又臭又難吃的鹽漬肉,因為馬鈴薯可以存放過冬,在冬天還能用來喂食豬隻,讓歐洲進入真正的肉食社會。 但是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愛爾蘭卻因為太過依賴馬鈴薯而讓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卵菌(Oomycete)造成馬鈴薯腐爛而在1845年至1852年釀成大饑荒,讓當時英國統治下的愛爾蘭人口銳減了將近四分之一。
(2)橡膠
現代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輪胎,是起源於美索不達米亞的車輪。 當年條條大路通羅馬時,凱爾特人製造出品質卓越的車輪, 可是當時的車輪就算再耐用,卻談不上舒適。 生橡膠的特性成為實用化的阻礙,因為太熱時會熔化, 太冷時會硬裂。讓生橡膠得以量產實用的硫化技術發明後, 橡膠不再隨著溫度變化影響彈性, 於是讓自行車和汽車乘坐舒適的充氣橡膠輪胎終於登場。 當時巴西壟斷所有橡膠生產,都是來自三葉橡膠樹的樹汁。 英國人後來偷渡出三葉橡膠樹種子,在東南亞發展橡膠農場。 馬來西亞迄今還是重要的橡膠生產國,橡膠園幾乎到處都能看到, 我大伯從前就是在橡膠工廠上班的,還得忍受橡膠處理時的惡臭。 雖然戰爭催生了合成橡膠,可是天然橡膠還是有不可取代的用途。 除了輪胎以外,天然 橡膠還有許多用途,例如用來製造乳膠手套和保險套。 談到這個,就提一則趣事。有位美國朋友在來訪台灣時, 說他大學班上有位從英國來的同學, 有天做作業時要和班上同學借橡皮擦, 就問同學能不能借她rubber,結果大家不僅不借就算了, 還用奇怪的表情和眼神回她。她後來才知道, 在英國叫做rubber的橡皮擦,在美國叫做eraser, 而rubber在美國是保險套的俗稱XD
(3)可可豆
可可豆來自生長於熱帶雨林。可可豆的採收過程中,
要讓可可的果肉腐爛發酵,小時候親友家有種可可樹, 可可果的腐爛發酵會發出很噁心的氣味, 完全無法和巧克力聯想在一塊XD
約在三千年前,美洲的瑪雅人就開始培植可可樹
,稱其為cacau。他們把可可豆烘乾碾碎,加水和辣椒, 混合成一種苦味的飲料。 這種飲料中的可可鹼和微量咖啡因可產生興奮作用。
該飲料後來流傳到南美洲和墨西哥的阿茲特克帝國, 阿茲特克人稱之為xocoatl,意思為「苦水」, 他們為皇室專門製作熱的飲料,叫Chocolatl,意思是「
熱飲」,是「巧克力」這個詞的來源。
16世紀時,哥倫布和西班牙人都發現並描述了這種植物和飲料,
但他們對其不感興趣。 1544年一個來自多米尼加的瑪雅貴族代表團拜訪了西班牙的腓力 王子(Felipe II,1527-1598)
,他們隨身攜帶自己喝的可可飲料, 是加了香草等香料的起泡沫的飲料,引起西班牙人的興趣, 他們也開始喝這種飲料,並加入糖和其他配料。
巧克力後來成了法國上流社會的飲品。
不過巧克力飲料後來競爭不過咖啡與紅茶, 在末落後又浴火重生從飲品演變成固體巧克力。
在阿茲提克帝國時代,巧克力屬於藥物。剛傳入歐洲時, 巧克力也被當成藥物使用。巧克力含有豐富的鎂、
鉀和維他命A以及可可鹼。對人類來說, 可可鹼是一種健康的反鎮靜成分,故食用巧克力有提升精神, 增強興奮等功效。近年一些研究也發現了黑巧克力對健康的效用,
搞不好有一天會讓黑巧克力晉升成健康食品。
(4)辣椒
辣椒原產於中南美洲熱帶地區。從墨西哥到秘魯,古印第安人在不同地域紛紛馴化了這種作物,早於公元前7,500已用作烹調食品。厄瓜多出土的一系列考古證據指出美洲人在公元前6,000年已懂得種植辣椒,其耕作縱影遍及美洲中、南、北部,從秘魯到墨西哥皆留有古人培植辣椒的資料。 在野外散播辣椒種子的是鳥類,因為鳥類完全不怕辣。葡萄牙人致力推廣辣椒,為單調的飲食生活增添變化。辣椒迅速普及於亞洲和非洲,尤其是印度和東南亞,是料理辣椒的高手。我在馬來西亞也被訓練成無辣不歡,餐餐如同嚼辣的結果,害我來台灣唸書的前幾年,餐餐都如同嚼蠟XD 辣椒經年累月深化為中國料理的一部分,川菜和湘菜都無辣不歡。根據維基百科,明代前中國傳統的辛香料主要有薑、花椒、茱萸和胡椒等, 尤以花椒為主,沒有辣椒。史料記載,辣椒是在明代末期,由海路從美洲的秘魯、墨西哥傳入中國的。初見於明末姚可成之《食物本草》,主要作為藥物使用,自呂宋或荷西台灣傳入福建月港後稱為番仔薑,再直接或間接傳入日本稱為唐辛子,同樣作為藥物使用,用來內服怯寒暖脾胃或外擦防凍,《農政全書》《通雅》等明代著作亦稱為番椒,最早稱為辣椒的記載,則見於明代湯顯祖的《牡丹亭》。 並且辣椒最早亦作為觀賞植物,放進菜肴中的時間較晚。史料記載貴州、湖南一帶最早開始吃辣椒的時間在清乾隆年間,而普遍開始吃辣椒更遲至道光以後。 喜愛辣椒的歐洲國家不多,匈牙利除外,他們為了保護匈牙利辣椒粉,還嚴禁把甜椒種子攜帶出國。16世紀至17世紀辣椒傳入朝鮮半島,朝鮮半島的民眾就利用辣椒醃製食品,逐漸成為各款韓國泡菜必備的主要配料。辣椒在戰國時代傳入日本後,創造出全新辣味文化的七味唐辛子。咖哩飯是第二波辣味革命的幕後推手,因為咖哩是從英國傳入日本的,在日本咖哩飯是被視作西餐。
(5)煙草
吸菸的習慣起源於安地斯高地。歐洲過去鼠疫流行促使香菸普及,香菸被奉為萬靈丹。西班牙以雪茄為主流,葡萄牙是促進香菸普及的幕後推手。各國吸菸習慣不同,法國流行鼻菸,英國流行菸斗。菸草傳入日本我後,演化出日本特有的菸管。日本過去流行菸絲,獨當一面的成人才能吸菸。 使用燃燒的方法吸食菸草是最不健康的方法,因為菸草燃燒後會製造出許多比尼古丁毒很多的有毒物質;而且這種方法也很容易造成他人受到二手菸害。菸草中還含有不少致癌物質,而吸菸及二手菸更是有強烈的致癌性。菸害毒物苯並芘、一氧化碳、睾丁蛋白、尼古丁等等,可導致精液質量下降,並可誘發精索靜脈曲張。吸菸,先使神經系統興奮,後又加以抑制,最後則使神經麻痹,導致勃起功能障礙。 我爸過去是個老菸槍,嘗試戒了好幾次,不過屢戒不爽,戒了就不爽。後來有一年過年我回家,想偷老爸的菸來抽著玩,怎麼翻都找不到,後來老媽才跟我們說,有一次老爸去醫院探望患了肺癌末期的老友,回家後就臉色鐵青地把香菸全都丟了,從此就一根菸都再也沒抽過! 我從沒抽菸的習慣,不過有一個原則,就是寧可抽一手菸也不甘只抽二手菸,所以朋友聚會有人抽菸,一定要請我也抽幾根,不過近年大家都很尊重別人不抽二手菸的權益,上次抽菸已經是兩三年前的事了。
(6)玉米
新大陸的主要穀物就是玉米。不過《扭轉近代文明的六種植物》試圖揭開玉米原始種的真面目,卻說玉米的祖先還不清楚。其實這有誤,生物學家早就懷疑玉米的祖先是一種稱為teosintes的雜草。不過teosintes的樣貌和今天的玉米差了十萬八千里。 我現在的老闆李文雄院士在芝加哥大學曾為George W. Beadle講座教授,George W. Beadle曾擔任芝加哥大學校長,是195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George W. Beadle就曾經研究過玉米的演化,他估計出玉米雖然和雜草teosintes長得很不一樣,不過其差異主要是由五個基因決定的。 《扭轉近代文明的六種植物》最後介紹興起於墨西哥的玉米農業,以及老墨巧妙的三種作物複合式栽種法,還有玉米磨粉製作玉米餅來包墨西哥捲。玉米在安地斯地區是釀酒原料。養殖肉雞帶動的大量肥育產業,實現大量肥育的技術開發,不斷演變的家畜飼育,讓玉米成了配合飼料不可缺少的重要飼料。玉米現在是全世界總產量最高的糧食作物。 除了當作糧食作物,玉米也曾經是重要的遺傳學模式生物。《玉米田裡的先知:異類遺傳學家麥克林托克》(A Feeling for the Organism)就詳細描寫了美國女性傳學家麥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1902 –1992 ),如何利用玉米做遺傳實驗而發現跳躍的基因。麥克林托克的實驗結果太過艱澀難懂,以致她的研究被忽略了好幾十年,還好她還是榮獲198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我在UC Davis唸博士班時,有位教植物遺傳分析的女老師是她的粉絲,她發一篇人家把麥克林托克實驗簡化的論文當作考試材料,結果讀了好幾天,全班還是沒人看得懂簡化版的實驗,考試時所有人都答錯,害不少同學差點被當XD 雖然這六種植物真的對現代文明非常重要,不過六畢竟是魔鬼的數字,如果是我來寫《扭轉近代文明的六種植物》的話,我會把湊成八個,降比較吉利XD 我會再討論同樣來自美洲的花生和番茄。
(7)同場加映─花生
根據維基百科,花生原產秘魯和巴西,在秘魯沿海地帶史前廢墟中發現大量古代花生,可追溯到至少7600年前。在哥倫布遠航時期,航海家將花生莢果帶至西班牙,在1535年出版的《西印度通史》中記載花生的西班牙文為「瑪尼」(Maní),之後逐漸被傳播到世界各地。 同時,也有部分表明,中國也有可能是花生原產地之一。1958年的浙江吳興錢山洋原始社會遺址中,發掘出炭化花生種子,測定灶坑年代距今4700±100年。1961年,江西修水縣山背地區原始社會遺址中再次發掘出炭化花生種子。此外廣西、雲南、江西等地也曾報告過於花生形態極為相似的野生植物。2007年經西安文保中心專家確認,距今2100年前的漢陽陵從葬坑出土的農作物裡,已經出現了花生。 中國唐朝段成式《酉陽雜俎》中記載「形如香芋,蔓 生」、「花開亦落地結子如香芋,亦名花生」。元朝人賈銘的《飲食須知》載有「落花生,味甘,微苦、性平,形如香芋,小兒多吃,滯氣難消」 ,「近出一種落花生,詭名長生果,味辛、苦、甘,性冷,形似豆莢,子如蓮肉,同生黃瓜及鴨蛋食,往往殺人,多食令精寒陽萎」 。明朝人蘭茂的《滇南本草》亦有花生的記載。然而現今廣泛種植者,則為南美引進無疑。 到明末清初,中國沿海地區花生種植較為普遍,多次從南美洲引種花生品種,最近一次為1887年,《慈黔縣誌》記載:「落花生,按縣境種最廣,近有一種自東洋至,粒較大,尤堅脆」,直到乾隆末年花生仍然是筵席珍貴之物,尋常人很難吃到。 現在老美特別嗜好花生醬,我去UC Davis唸博士班時,實驗室的老美助理說,他們為了收集玻璃罐去東南亞採集果蠅,就買了一堆特大瓶的花生醬,然後沒事時就挖花生醬直接吃,居然也能嗑上癮,有一陣子實驗室大口大口狂嗑花生醬到離譜的地步,後來覺得實在太誇張了才集體戒掉花生醬XD
(8)同場加映─蕃茄
根據維基百科,一般認為最先種植番茄的是秘魯人。16世紀到17世紀,剛被引進歐洲(西班牙)時成被當成食物,但是當時人們所食用的部分並非果實,而是葉子,由於番茄葉子中的毒素導致食用者中毒,以致於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被人們當做觀賞植物。18世紀開始作為蔬菜在南歐種植。
祕魯人在初識番茄時視其為毒果子,稱為「狼桃」,16世紀,英國俄羅達拉里公爵見番茄外皮鮮美紅豔,帶回英國送給情人,從此,歐洲人稱其為「愛情蘋果」。
產銷量最大宗的美國,早期大部分民眾以為番茄有毒,也有視其具有性功能,視為「愛情蘋果」,到18世紀中葉,開始有人種植,食者自然是一些需要催情者,而傳教士被禁止食用。百年後,美國人敢吃番茄了,卻得花上幾個鐘頭烹煮,認為經長時間煮會消除番茄中的毒性。
可是現代美國人吃炸薯條卻必配番茄醬。在英語中番茄醬叫做
ketchup,這個詞過去不是指番茄醬,而是指特別的調味汁或者魚汁。關於這個詞的來源有多種理論。一種理論是來自粵語或閩南語的「茄汁」,馬來語中的詞也來自粵語。另一種理論是只來自馬來語。
如果沒有哥倫布大交換,我們現在的世界絕對會乏味許多。在充分了解上述八大植物與人類社會密不可分的關係,以及其成為現代社會重要支柱的發展歷程,我們會體會到,我們確實活在一個富足而幸福的時代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
關鍵字建檔說明
|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