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的成長能繼續嗎?
‧本文由 asd 分享 ‧
2006-11-09 ‧
顯示 2,650 次
‧
轉寄 3 次
‧
短評 3 篇
‧
中東吃緊、全球股災、新興市場大跌,被封為二十一世紀全球經濟「成長引擎」的亞洲,前景如何?這個由中國、印度帶動,日本經濟復甦潤滑的成長引擎,在面對世界其他地緣經濟圈時,能不能有自我主控的永續成長?六月中在東京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WEF﹞東亞論壇,且看亞洲產官領袖怎麼說?
文�宋東
二階俊博(日本經濟產業省大臣):最近,日本特別熱心推動亞洲經濟自由貿易伙伴關係,希望建立歐盟的東亞翻版。第一步策略就是建立亞洲人才基金(Asia Human Resource Fund),而且除了貨物的貿易談判外,我們更需要在這個新組織裡加強智慧財產權,及其他服務業的自由貿易談判,加強亞洲各國的獨立自主與合作。
日本 建立東亞的OECD
亞洲各國正紛紛簽署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日本很希望能建立東亞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日本很樂意出錢贊助,在東京以外的東亞地區建立類似的高品質智庫。
另外,以往日本在美國協助下,訓練出許多傑出人才,美國大量提供全額獎學金給日本專業人才赴美進修。今天日本也願意提供類似的全額獎學金,建立「亞洲人才基金」,每年讓亞洲各國兩千名優秀學生,到日本來讀書,未來可以留在日本工作。我們也會送日本學生到亞洲各國留學。昨天我跟印度工商部長納特談到這事,他也很慷慨地願意接受日本學生。
接下來,我想談談日本推行得很成功的「一村一產品」計劃,也就是每個地方都找到當地最好的產品,推銷到全日本、全亞洲去。我們也鼓勵東亞各國推動類似的運動,讓每個村莊都能在世界上有個新定位,泰國的「一村一產品」運動也推動得很有成績。目前,日本每個機場,都有一個特殊攤位,是推銷某個東亞國家的特產,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特別安排了這樣的空間,而日本消費者也很喜歡這些產品。
無論如何,日本很樂意推動東亞鄰居的成長、繁榮。
卡馬.納特(Kamal Nath,印度工商部長):過去二十年,我們清楚看到,世界經濟的重心從歐洲轉移到美國,最近幾年,更清楚地轉移到東亞。所有的大量生產,都集中在亞洲。
經濟全球化也帶來全球競爭,東亞成長模式證明,只要夠厲害、夠努力、夠飢餓,任何人都可以搭上全球經濟的成長列車。而這種成長,是透過激烈競爭進行的,因此我認為東亞成長模式會永續。
印度 人口結構的贏家
另個永續的信心,來自東亞的人口結構。印度有六成以上的人口,都小於二十五歲,然而在歐、美、甚至東亞某些國家(日本)人口結構就不那麼有競爭力。因此我說印度有能力奪得「人口結構分紅」,因為我們是未來歐美及其他工業國的產品、服務主要消費者、提供者。
我對東亞成長模式另個特別有信心的原因,是這裡既有全球最富有的經濟體(日本),又有韓國可提供運籌服務的中介者,還有大批像印度、中國、巴基斯坦這樣巨大堅實的底層工作者。
而且,今天中、印大量消費者的需求,已經開始「界定」全球產品的規格與樣式了。可見二十一世紀的經濟成長引擎,就在這裡了,「亞洲世紀」已經來臨。
儘管這幾個月,全球股市的新興市場表現不佳,但我一點也不擔心,因為我們的基礎條件實在太好。我對亞洲成長模式非常有信心,而且全球經濟愈全球化,我們的優勢就愈強。
姜建清(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我同意納特部長的看法,東亞的確是全球經濟成長的引擎。
中、越 未來挑戰依然嚴峻
但是,未來我們也會面對很多問題,成長模式需跟著調整。外銷導向的發展策略就是例子,雖然過去運用很成功,但眼前已經引起不小的貿易摩擦,以及批評、保護主義聲浪。此外,能源、技術、人口、環境都會遭遇很大的挑戰,我們需要努力思考解決的方案。
除了我們內部問題,全球還有許多不確定因素,眼前全球數百億的避險基金就是例子,瞬間就會受些微因素影響,引起全球股災。雖然目前全球經濟的基礎條件還夠強,但各國政府仍需留心全球每個角落的不確定因素。我對東亞成長模式還是很有信心的,但對未來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困難,還是應小心、負責地面對。
黃中海(越南工業部長):越南過去十五年來,每年平均經濟成長率七.五%,而且外銷成長達一六%。中國、印度的興起,以及日本經濟的恢復,對東亞未來的經濟成長是非常正面的因素。
但我還是覺得未來有很多挑戰,自然資源是否能支持未來的成長是個問題;接著,未來成長還需要靠東亞各國領導人的決心與互信;最後,整個東亞的資金供應還不及經濟成長來得快,這些都是嚴峻的挑戰。
哈珊.馬瑞坎(Hassan Marican,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總裁):亞洲金融危機已經過了十年,各國紛紛從灰燼中重建起繁榮,企業、政府也大幅調整我們的體系、制度,提升「治理」上的透明度。這都讓我非常樂觀。
但我想目前東亞的成長模式對世界還是有些風險的。首先,目前東亞的成長還是靠著對歐、美開放市場,但未來,我們在東亞區域內應該可以對彼此更開放,因為這個區域的資金、技術、資源,已經有能力培養出一方勢力。但某些國家還是拒絕對其他東亞伙伴開放,資源還無法整合,而這也是造成區域內貧富愈來愈大差距的原因。
人口結構的差距就是例子。日本、韓國人口都已高齡化,但印度、東亞國協卻有大批的年輕勞動力需要工作。未來是否可能讓區域內的人口有更大的自由流動?讓資金、技術不足的國家,可以大量輸出他們的過剩勞動力。
另外,亞洲人非常重視教育,現在興起的學英語熱潮,雖然在文化上造成衝擊,但是對亞洲勞動力市場來說,卻是很關鍵的能力,甚至未來可以進到全球市場去競爭。
創造更好環境 留住亞洲人才
而且年輕一代很衝,他們需要自由、生活品質,但亞洲的企業、組織是否願付合理的待遇,留住這些年輕人,或者讓他們寧願移民到西方國家去工作,是影響未來亞洲成長模式的關鍵之一。
特別是年輕一代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若是我們不能創建更好的生活環境,這些有競爭力的人才還是會離開東亞的。
尹鐘龍(三星電子首席執行長,世界經濟論壇東亞論壇主席):我一直認為,東亞的經濟奇蹟,建立在科技創新上。歷史上,能夠在科技上創新的企業、國家,也都成為世界的領導者。
亞洲需培養自己的科技力
亞洲在工業文明史上,是落後者,但現在,是我們爭取成為世界經濟核心的黃金時機。無論是工業國、新興國,大家突然都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誰最有創意、誰敢跑得最快,就會是新科技時代的領導者。
因此,我想做些建議:首先,亞洲各國都需要培養自己的科技能力,因為這是搶到未來經濟主導權的關鍵。另外我建議,亞洲應合作建立基礎科學研發的機構,不僅做研究,更應合作建立產業標準、體系,讓我們的科技產品有更強的發展基礎。
第二,除鼓勵外銷,各國也該開始鼓勵國內消費。透過雙方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促銷彼此的產品,刺激產生更大的「市場」,讓新科技、技術有夠大的回饋實驗場。更藉著文化的深層交流,培養東亞生產者、行銷者對文化的深層理解能力。
化解宿怨 建立信任平台
以往,亞洲各國彼此存在著不幸的宿怨,不希望看到別人進步。但深層的文化交流,可以增加彼此的了解,促進彼此的善意。因此可以藉著人才、學術界的交流、移民,來奠定未來各國了解、合作的基礎。
東亞成長模式要永續,必須馬上建立一個能夠培養信任的平台,才能在區域間分享資訊、知識。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
關鍵字建檔說明
|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
point
於 2006-11-09 12:46:42 說 感謝分享 | |
jun
於 2006-11-09 20:13:38 說 感謝分享 | |
蛇蛇= 謙虛~謙虛~謙虛 =
於 2006-11-11 14:58:52 說 感謝分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