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外銀神祕面紗
‧本文由 asd 分享 ‧
2007-04-25 ‧
顯示 3,596 次
‧
轉寄 8 次
‧
短評 4 篇
‧
渣打為何要併購竹企?文�柯美月
提到外商銀行,大家都不免聯想到英商渣打銀行大剌剌的宣布併購了新竹商銀,另外花旗銀行也正對華僑銀行虎視眈眈。除了渣打、花旗、還有匯豐、荷銀等四家在台灣推展個人消費金融業務大家耳熟能詳銀行外,其實進入台灣的外商銀行還真不少,只是都躲在辦公大樓裡,因為沒有經營個人消費性金融業務,所以一般人比較陌生。今天我們就要幫大家揭開外銀在台灣的神祕面紗。
小小台灣 有三十三家外銀
你可能不知道,彈丸之地的台灣,根據去年九月底銀行局彙報資料顯示,就有十七國卅三家國際知名外商銀行,總共在台設立六五家分行,十四個代表人辦事處,比八國聯軍還多。不過這卅三家還是近十四年來的最低紀錄,民國八十七年時,最高紀錄曾有四六家外商銀行在台灣,後來逐漸退出台灣市場。
目前在台的卅三家外商銀行,可能與台灣早期仰賴美國市場出口,台美貿易占出口大宗有關,來自美國的銀行最多有八家,其次是法國有四家,再次是日本、新加坡各有三家銀行,香港、比利時、英國、荷蘭各二家,其餘都只有代表性的一家銀行。
以分行數來看,六五家外銀分行,花旗就占了十一家最多,其次是匯豐銀行八家,再來是荷銀有五家,泰國盤谷、比利時聯合及英商渣打各有三家。無論就外銀在台分行數、淨值、資產總額、甚至是金融卡流通卡數,ATM自動櫃員機數、信用卡流通卡數,花旗銀行都是國內最大的外銀。
渣打 唯一發行現金卡的外銀
比較有意思的是,根據金管會資料,四家外銀迄去年十月底止,在台金融卡總發卡數約八六.四九萬張,流通卡數約五一.七八萬張,ATM總數六七台。其中主要集中在花旗與香港上海匯豐二家,花旗發出近四四萬張金融卡,流通約廿八.四萬張,ATM卅九台,上海匯豐發出近卅一萬張金融卡,流通約十八.六萬張,ATM二十台。荷銀及渣打銀行金融卡僅各約二萬餘張而已,荷銀有八台ATM,渣打沒有ATM。渣打銀行在消費金融市場上,遠遠落後於其他三家外銀,只好轉向發行現金卡搶攻代信用卡償餘額市場,成為唯一發行現金卡的外銀。
如果我再提供一個數字,你大概就不會覺得奇怪,為何渣打要併購竹企了。
渣打有二萬餘張的金融卡,卻沒有ATM。而新竹企銀有三七四台ATM,金融卡流通卡數有二一三萬張,渣打併購竹企後,無疑吃了大補丸,一下子擁有三百多台ATM,八六家分行,搖身一變成為台灣規模最大的外銀,遠遠超過花旗、匯豐與荷銀。不要說搜刮竹企現成的本地消金客戶,也為兩岸三地的台商企金客戶,接上兩岸金流的最後一哩,為台商建構一條完整跟全球接軌的金流高速公路,潛在龐大的商機利益,任何人看了都會拍案叫絕。如此一來,花旗受到渣打威脅,會對僑銀垂涎也不令人訝異。其實除了渣打、花旗之外,還有很多未進來台灣的外商銀行,透過本國銀行參股方式策略結盟,如萬通、日盛等,作為拉攏本國銀行合作,未來一起到對岸逐鹿中原作準備。
外商銀行都在做些什麼?
一般民眾耳熟能詳的外商銀行,包括花旗、匯豐、荷銀、渣打等四大銀行,除花旗來台深耕已有超過四十年歷史外,香港匯豐銀行、英商渣打銀行是一九八四年、一九八五年才來台發展,只有廿二、廿三年歷史,荷蘭銀行更是一九九三年才進入台灣。這也是為什麼金融界老一輩的人都說,花旗銀行是台灣金融人材的大搖籃,許多後來來台的外商銀行乾脆都直接從花旗銀行挖角,本國銀行在新銀行開放後,許多家新銀行董事長、總經理或高階經理人也都是出身花旗系統,這些金融尖兵將美式銀行的開明作風跟管理模式與商品創新帶入台灣金融界,由此不難看出台灣銀行界受到花旗的影響有多大。
一九六四年九月廿三日花旗銀行台北分行開業,來台已有四三年歷史,不過其實早在花旗開業前半年,第一家登台的美國銀行就已經開業。美國銀行與花旗銀行成為第一批進入台灣的外商銀行。之後隔年一九六五年,泰國盤谷銀行來台,美國運通銀行一九六七年來台。七○年代只有菲律賓銀行一家來台,之後一直到一九八○才有德商德意志銀行、法國興業銀行、澳商澳洲紐西蘭銀行陸續來台。
這麼多大家不太熟悉的外商銀行到底都在做些什麼業務? 其實大部分的外商銀行主要都是以服務企業客戶為主,包括來台的外商企業、台灣出口的大型及中小企業。最基本的服務就是滿足企業客戶在進出口過程中需要用到的買賣外匯、開立信用狀、押匯、外幣存款、放款、資金融通等,等到企業有餘裕資金,銀行還會提供財務與資本市場服務,協助企業在國際上購買外幣債券、或其他投資。有些銀行還會為客戶提供外匯風險控管、利率風險控管、投資管理、資金調度、市場研究報告等服務。
比較特別的是,銀行是個特許行業,尤其在政府保護本國銀行下,外商銀行不只在設立據點上,甚至業務發展上都有若干限制,後來慢慢開放,國際信用卡機構進入台灣後,才有少數銀行發展收單業務、甚至QFII開放後,做證券保管銀行。國際金融業務分行,到後來才開始導入個人金融業務、開辦指定用途信託基金投資海外、國內共同基金及保險經紀人、資產管理、甚至財富管理銀行等多元化新業務。不過比起本國銀行,外銀的財富管理門檻普遍都較本國為高,當然標榜提供各種超值的附加價值服務給客戶,強調差異化經營也為外銀的生財之道。
外銀經營績效 本國銀行難望項背
根據中央銀行「中華民國台灣地區金融統計月報」,迄去年十月底止,外國銀行在台分行存款餘額共新台幣六三七六億元,存款餘額占有率約二.五九%,放款餘額約新台幣五六二二億元,占有率約三.二四%,無論存、放款餘額或市占率,都比本土的信用合作社還高。而外銀在台分行總資產約二兆四七八二億元,淨值約五○五億元,而且走出六、七、八月虧損窘境,已經連續二個月轉虧為盈,稅前盈餘十二.七億元。全體逾放金額僅約四十億元,逾放比○.七一%,不僅遠低於本國銀行二.三九%的逾放比,也低於整體金融機構平均逾放比二.三三%。
雖然比起本國銀行,外商銀行在台家數並不多,不過外銀的經營效率卻令本國銀行難忘其項背。根據金管會九四年資料,外銀在台營業單位總共才九六個,總員工人數僅九千三百多人,連一萬人都不到,而本國銀行有三千四百多個據點,十三萬餘從業人員,不過外銀每位員工平均營業收入一二三二萬元,平均盈餘二一五萬元,遠高於本國銀行每位員工平均營收七二九萬元與盈餘五七萬元貢獻。
以營業據點來看,外銀平均每一營業單位營業收入十二.○一億元,稅前盈餘二.○九億元,本國銀行只有二.九億元與二千三百萬元。外銀存放比為四七.五三%,比不上本國銀行的八三.○四%,不過外銀純益比卻高達十七.四二%,高過本國銀行七.八一%一倍以上。以資產報酬率來看,外銀達○.九八%,本地銀行只有○.二九%,資產淨值比外銀二.六一%,本國銀行六.三二%,可見外銀在活用資產及創造出來的報酬與效率都比本國銀行要高。
四大外銀引領台灣消金風潮
如果要說外銀對台灣的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帶動台灣信用卡消金市場風潮。過去傳統台灣老銀行都是靠存放款利差賺錢,對新產品沒有研發能力,對新業務推展也沒有太大興趣,銀行經營與管理也十分呆板,沒有彈性,不過外商銀行就靈活得多,除了賺利差外,還有各式服務的手續費收入,商品創新能力也引領風騷,加上有集團全球網絡的後援,及強大的電腦IT系統,可與國際接軌,服務速度與效率都讓本土銀行望塵莫及。
尤其在消費金融服務市場,外銀更是一直引領風騷,相較於企金市場競爭只有二│三%的利差,消金循環利息利差高達十二│十七%。新銀行開放後,很多銀行主管都是外銀出身,也將外銀的活潑經營帶到本國銀行,從硬體到軟體,徹底改造了大家對銀行的印象。消金除了房貸,主要還是鎖定信用卡,除了有刷卡手續費收入,還有信用卡預借現金、循環信用都有高額利息可以賺,卡片花樣更是從辦卡禮、開卡禮,到集紅利點數兌換,還有各項附加權益,台灣消金市場一路走來蓬勃發展,外銀貢獻功不可沒。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
關鍵字建檔說明
|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
龍捲風= 平生修得隨緣性-粗茶淡飯也知足 =
於 2007-04-25 06:56:17 說 卡奴應該也會持續成長! | |
point
於 2007-04-25 12:49:28 說 樓上說的是 | |
小祐
於 2007-04-28 17:38:31 說 原來如此,看的好遠喔 | |
Fsha
於 2007-05-04 20:37:18 說 人為刀俎, 我為魚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