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觀察電子報No.60】焦慮何來?真實的無力感,還是媒體虛擬的恐慌!
‧
2002-05-21 ‧
顯示 15,076 次
‧
轉寄 1 次
‧
短評 2 篇
‧
========================編輯室手記===========================四月號天下雜誌封面專題"弱智媒體--大家一起來誤國"針對電視新聞
選材的分析調查與批評,引發媒體界及電視新聞工作者一陣討論。站在關
心媒體與社會發展的角度,與其說天下雜誌"跳"出來批評同屬新聞媒體的
電視工作者,我們更欣然發現的是,終於有"傳播媒體"勇於挑戰長久以來
被電視台視為盾牌(或魔咒)的收視率。在輿論一方面檢討媒體亂象,卻又
深受媒體呈現的內容所影響之際,天下雜誌所探討的,或許不只是電視新
聞材料的真實或聳動,還有閱聽大眾"取食"這些資訊的心態!
無論電視、網路媒體的即時新聞,或報紙、雜誌的深度分析,都是經
過人為處理的觀點呈現,從什麼時候開始,臺灣的民眾陷入相信媒體勝過
於真實世界親眼目睹的觀察與體驗?難道閱聽眾早已喪失自我判斷的興趣
與能力,還是電視的強化效果已經被聰明的"新聞焦點人物"和著魔的"新聞
工作者"給虛擬擴張?相信收視率,相信數字,還是相信傳播原始的專業理
論與倫理,這是傳播者應該思考拿捏的"職業道德"。另外,如果量化的數
字依據如此宰制傳播媒體的內容,那麼我們更要呼籲站在許多研究背後的
傳播學者"出面"解決收視率的迷思。
至於閱聽人,也是整個傳播環境的參與者,到底弱智的是媒體,還是
另有其人,恐怕大家都不願承認,大家也都難逃其責!
=======================《本期精華》==========================
◎【實務現象】:收視率下的集體焦慮(何國華)
◎【媒體觀察】:弱智的新聞守門人!!(陳珊珊、莊文菁)
◎【電視】:淺談偶像劇風潮(趙珮君)
◎【網路】:淺談「數位分歧」(Digital Divide)(張育華)
◎【活動】:一起來對媒體提出批判、評論與觀察!!
◎【媒體動態】:2002/04/15~2002/05/08
=====================《實務現象》============================
*作者:何國華(台視新聞部副理)
*主題:收視率下的集體焦慮
電視新聞人最近常談論兩個話題,一個是天下雜誌四月號的封面故事
「弱智媒體」,文章抨擊電視新聞不知從何時開始,政爭、犯罪、緋聞
、八卦狗仔、迷信、神桌等新聞,成為主流。台灣媒體是不是有集體走
向弱智與反智的傾向?不少觀眾則是在看了新聞之後產生了嚴重焦慮感
。另一個話題則是柯賜海打架與立委游月霞瘦身新聞,新聞局新聞評議
會主動發函電視台,要求各台提出說明,不排除依法處以罰款。靜思細
想,這兩個議題都和收視率有著緊密關係。
每天上午十點是各家電視台主管的集體焦慮時刻,AC Nielsen收視率
報告出來,大家開玩笑說這是每天開樂透,從節目總排名表,每十五分
鐘收視、每三分鐘收視線圖變化,一直到每分鐘收視分析,都是每日必
修早課,同步對照每一則新聞排序、內容、長度、畫面與過音稿,觀察
收視上的曲線變化等相關蛛絲馬跡都是研究的對象,電視新聞人的集體
焦慮就是這樣來的。
然而高收視率所帶來的意義為何?日前中國時報時論廣場在「誰需要
二十四小時電視新聞?」之中即指出,精神分析家認為這些全天候新聞
台的忠實觀眾其實是患有精神官能症,嚴重的話會出現新聞中毒(newsaholics)。
人們對二十四小時電視新聞的狼吞虎嚥,其實是來自此一症狀中的無力
感與無價值所造成的焦慮不安。換句話說,觀眾為高收視率節目盡了觀
看的義務,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權利,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社會風氣敗壞卻
無能為力,焦慮感與日俱增。
不可諱言,有線電視興起後,如細胞繁殖般衍生出近一百個頻道,已
徹底改變了原有的電視生態,也創造了新的閱聽模式。台灣有線電視普
及率已從民國八十三年四成多(不及美國的六十二%)提高到超越美國
,而達到目前約八十%左右,部分都會區則高達九成一。有線電視業者
掌握多頻道核心優勢,將無線電視頻道納為其出售產品的內容之一,廣
告量與收視群,已足與無線電視分庭抗禮,系統業者傳輸品質優劣,以
及頻道定址,都會影響無線電視觀眾的收視忠誠度。這也使得傳統上無
線與有線電視界線日趨模糊,觀眾已經不再以無線或有線電視做為收視
標準,因為大家都在同一個遙控器裡。
面對有線電視蠶食鯨吞,無線電視則是逐漸失守。根據AC Nielsen收
視分析,發現重要性僅次於八點檔的午間檔時段,四家無線台歷年來第
一次被有線台同時段節目打敗。事實上無線台在晚上九點之後的收視率
,早就落後有線台,七點晚間新聞是無線台重要命脈之一,AC Nielsen
針對晚間七時至七時五十九分,無線和有線電視收視率所做調查發現,
有線電視收視率部份:由一九九四年的四•九四%,提高到一九九九年
的十•二七%;無線電視收視率部份:則是由二十一•九四%下跌到十
六•七六%。
一個社會投注在傳播媒體上的資源是固定的,新頻道如被閱聽人和廣
告市場接受,自然排擠並取代舊頻道。以電視新聞為例,有線台為了加
速瓜分市場,新聞社會化、八卦化越益嚴重,強調對立與衝突的戲劇效
果,偏好聳動內容;無線台眼見防線不保,部分則是隨波逐流,競逐庸
俗內容,刺激感官,媒體表現大倒退。面對此一景況,電視新聞人難道
不自覺如此「製作」新聞,已經偏離真正的新聞,成為綜藝式、娛樂式
的破碎片段訊息?我想做為百中選一的新聞尖兵,是難於挑戰收視率對
廣告營收所造成的壓力,社會責任常淪為收視率結果論下的犧牲祭品。
面對台灣「收視率一言堂」的特殊生態,國外(例如:英國BBC、
加拿大CBC)在這些年來則是除了量化研究外,也逐步發展質化研究
,採取樣本戶管控與資料蒐集分開進行方式,以避免一家公司黑箱作業
的情形;但根本解決之道,則是各家電視台除了藉助外部的收視率調查
機制外,本身是否做好了足夠的研發準備。以日本NHK為例,民間收
視率調查公司僅為輔助工具,NHK透過「國民生活大調查」與「全國
個人視聽率」作為節目編排重要依據,以量化調查法得到質化研究資料。
讓人悲觀的是,不管是BBC或NHK的做法,台灣媒體可能都難以
企及;但如果無法共同尋求突破,「弱智媒體」的改革契機可能遙遙無
期,收視率與閱聽人權益的論戰將持續下去,集體焦慮也將藥石罔效。
───────────────────────────────
※投稿刊登: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sendarticle.asp
=====================《媒體觀察》============================
*作者:陳珊珊、莊文菁(台大新聞所研究生)
*主題:弱智的新聞守門人!!
如果說中時晚報還以一份負責任的媒體自居、還自許是一份
公正、客觀、正確的報紙;如果報社還希望成為廣大閱聽眾所
信賴的媒體,那麼中時晚報實在應該為最近的一連串疏失與粗劣
的新聞守門負責。
從少林棒球到南非金條,再到最近的「狂打大哥大 聽神經長瘤」
新聞標題,都讓我們覺得驚愕,該晚報對於新聞來源的查證以及
守門過程粗糙無比。
先從中晚於四月八日的新聞「狂打大哥大 聽神經長瘤」看起,
其主要的內容指出,台中某醫院發現三例聽神經瘤病歷,三名患
者皆經常使用手機,醫生表示,經常使用手機的共通性是否為病
因「值得重視」。這則醫療新聞在四月八日當天以頭版頭條處理
,斗大的標題將患聽神經瘤的原因直接歸因於經常打手機,但仔
細觀看內文,裡面完全沒有任何的研究證據、臨床報告能夠證明
經常使用手機會導致聽神經瘤,這樣斷然的標題,不但傳達錯誤
的訊息、誤導讀者,同時也不禁讓人懷疑,中時晚報是否有善盡
守門的責任,報社編輯部竟然能夠讓如此不嚴謹的標題放在頭版
,傳達扭曲的訊息。
再看過去誇張的「戲碼」,在中時晚報四月二日的頭版上,該報
以偌大篇幅報導南非發現一世紀前華工留下的三箱金條,並言其
為贊助同盟會活動的資金。記者並訪問史家、法界人士與外交部
,最後這則頭條新聞竟然只是網路上的惡作劇,根本沒有其事。
「南非金條的故事」不是中時晚報第一次鬧笑話,也不是最後一
次。之前「少林棒球」與後來「狂打大哥大 聽神經長瘤」的報
導,不是記者過於信賴網路上的新聞來源,就是編輯守門責任未
盡,對於新聞處理斷章取義,使得新聞離真實愈來愈遠;即使事
後明知有誤,反省能力仍然有限,以致一錯再錯。
部份記者不勤跑基層已成事實,依賴網路或官方消息餵新聞也行
之有日。只是,如果連打通電話到香港查證都嫌麻煩、等到有確
定答案再發稿都嫌太慢,就請早早換下招牌,不要讓一粒老鼠屎
,壞了這鍋熬煮多年的粥。這不僅是中晚的問題,也是目前臺灣
報業面臨的危機。在新聞界目前搶快、記者搶獨家、搶時間;報
社爭搶零售市場與訂戶的同時,也大大的折損了新聞的品質。身
為具有影響力的媒體,報社應該更謹慎小心的處理新聞,並且對
提供的新聞資訊負責,才不辜負讀者對於媒體的信賴與尊崇;否
則,再輕忽下去,粗濫的新聞只會讓讀者失去信賴,這不單是損
壞報譽,更降低了媒體公器的社會地位。失去了信賴、失去了新
聞品質、失去了名譽與社會地位的媒體,如何和大眾與社會談論
〈爭取〉新聞自由、以及扮演第四權的角色?不只是中晚該重視
此問題,這是所有臺灣媒體都該重視的問題。
=====================《媒體觀察》============================
*作者:趙珮君(政大新聞系四年級)
*主題:淺談偶像劇風潮
猶如昔日的蛋塔與Hello Kitty,拿下高收視率的「流星花園」
開啟了連續劇的新生命,更締造了一波波的流行浪潮。偶像劇究
竟哪裡吸引人?所有的藝人一窩蜂的投入拍攝,連侯孝賢導演都
宣稱將執導「流星花園續集」,箇中原因令人想不透。某回在好
奇心驅使下收看了一齣當紅的偶像劇,俊美秀麗的年輕男女演員
、生澀的演技、夢幻卻彷彿背書似的台詞、童話般的劇情…究竟
吸引力何在?
先從名稱談起吧。老牌演員寇世勳的說法,立刻引起了筆者的
共鳴。「對當前偶像劇的定義我感到疑惑,到底是請偶像來演、
還是在劇中塑造偶像呢?」言下之意,深表對此類肥皂劇的走紅
十分不以為然。台灣的連續劇似乎甚少以青少年族群為目標觀眾
,於是,這種類似日、韓劇模式,卻由大眾熟悉的本地藝人演出
,格外的使觀眾覺得新鮮及好奇。
不過,這種一窩蜂的情形,怎麼總不斷的出現在台灣?就心理學
的解釋而言,第一個原因是群體缺乏公平正義,其二則是成員缺
乏獨立思考、自我肯定的能力。弱勢者的權益未受到尊重與照顧
,久而久之,透過Bandura的觀察式學習就會發展出一套自力救濟
的行為來因應,當這套行為奏效時,所有成員就會群起效尤,一
窩蜂於是產生。
商業利益導向的媒體策略,並沒有興趣去瞭解閱聽人的需求,只
憑著科學性的測量技術,提出具有說服力的數據去爭取廣告主,
卻無意瞭解數字的本質。一部偶像劇的成功帶來豐厚的廣告收益
,立刻引起大批的追隨者,趕搭這波熱潮大賺一筆,等到退燒了
再另找出路。週而復始,製作人們也懶得花腦力去開發新戲路,
反正跟著市場的腳步走便是了!
阿多諾(Adorno)斥責文化工業製造大量的標準化產品,麻痺大眾
意識,也剝奪人們的創造能力。面對千篇一律的文化商品,受眾
反應亦一致,個人誤以為在開放的市場中可以自由選擇,其實這
些選擇皆是標準化的結果,個人的自主無疑是一個幻覺和假象。
電視作為一國文化窗口的意義彷彿早不存在了,戲劇節目只是商
品,觀眾除了被二度剝削之外,包裝精美的偶像儼然更能撩撥人
們購買週邊產品的慾望。
偶像,不也正是符號嗎?青少年並不在意現實中的F4是什麼樣的
性格,甚至不需歌藝或演技,讓他們著迷的是劇中的角色,在後
現代的氛圍下,真實與符號不再區分,真實不過是一種符號操弄
、建構的表現。Baudrillard曾言,物必須先成為符號,才能成
為被消費的對象。迷歌迷姐追逐的並非四位藝壇新人,而是漫畫
裡深情的富家公子,於是,花大筆的金額去購買唱片、寫真集,
漏夜排隊等候簽名,都是多麼自然而合理的狀況。
在好萊塢電影、日劇、韓劇等外來影視工業的包圍下,台灣真正
需要的是能夠反映共同生活經驗的文化產品,而非把「外來文化
本土化」現象以偶像劇這種無深度的方式呈現。許多少數、弱勢
族群的聲音一直被掩蓋,當公視推出「寒夜」這部敘述客家民俗
生活,且以客語發音的精緻戲劇,立刻引起客家族群的熱情支持
。贏得漂亮的收視成績,未必要追著流行走,真正花心思理解觀
眾喜好而製作出好的節目,才是致勝的重要關鍵。
=====================《媒體觀察》============================
*作者:張育華(研究生, School of Communication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主題:淺談「數位分歧」(Digital Divide)
「數位分歧」(Digital Divide) 在美國的討論已經行之有年,
從柯林頓政府時代宣示要消靡數位分歧後,始終是個熱門話題。
「數位分歧」的面向有許多種,從最廣泛討論的貧富差異,到文化
面的性別、種族等都是在美國廣被討論的議題。所謂「數位分歧」
即是「已上網者」(haves)與「未上網者」(have-nots)之間的落差
.為什麼「全民上網」那麼重要呢?如果把網路當作一個大眾傳播
媒體或是公共空間,則有多少人上網、什麼人在網上、他們在網路
上作什麼都涉及一個網路社會的民主與否,甚至有美國學者指出,
這將是明日社會中,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必備條件,所以前述的網
路使用行為的問題,將涉及社會公平性的問題。
一般討論到「數位分歧」,最直接的聯想就是經濟社會階層,經濟
社會上層者,有較充裕的資源接觸所謂的新媒體科技。與舊媒體不
同,網路媒體的觀眾參與度遠高過像廣電、印刷媒體。觀眾的角色
不再只是單純的觀眾,有更多的人可同時具備接受者與製作者的角
色,但是要參與的條件是有能力購買、接觸或使用這個媒介科技,
通常這個部分需要某種成的的經濟社會能力許可。而這個差異也就
造成所謂「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經濟社會能力佳者,亦是資訊
富有者。
這個問題是當政府在作公共政策時所必須納入考慮的,在美國,政
府如何支配預算以追求社會公平,例如在學校、公共圖書館、社區
中心增加公共電腦、網路的使用,在相對資訊落後的區域雪中送炭
,而不是在富有的區域錦上添花,這個問題涉及公共政策的平衡發展。
另一個層面則是文化面的問題,在美國,種族、性別是兩大問題,
反觀國內,種族問題的議題相對遠小於美國這個大鎔爐,但我們也
應考慮是否有邊遠地區的原住民有資訊落後的情況,是經濟問題,
還是文化不適性所造成?是否所謂「漢民族」在網路上的文化有排
他現象?性別議題在台灣則不小於美國,從教育面看起,所謂的電
腦工程、網路、資訊工程科系仍以男性居多,而這些種子均是社會
上電腦、網路工程界的棟樑,如此性別差異是否也造成網路設計上
以男性觀點設計?對於女性使用者的介面設計,是否有較使用認知
上的不同而造成女性使用率小於男性?另外,由於網路性騷擾問題
一再出現在新聞中,亦同時可能是使女性使用者退舍三尺的原因。
這些問題不單單只是在美國才有的問題,或許我們可以引為借鏡,
反觀國內的網路使用情況。
「數位分歧」一辭出自美國,但絕不只是美國地域性的問題,這是
全球皆有問題,在台灣,既然「全民上網」已成商業口號,而「網
路社會」又是不可抗拒的(inevitable)現象。現在我們應該深度思
考,什麼人上網?什麼人想上網卻沒有機會?什麼人拒絕上網,為
什麼?以提供更完整的公共政策。
=====================《媒觀活動》============================
★<號召>全國關心媒體的朋友一起來對媒體提出批判、評論與觀察。
快點寫下您所關心的「媒體觀察」議題:
寄至:mediawatch.tw@yahoo.com.tw, 媒體觀察基金會編輯部收 就可以囉!
《投稿注意事項說明》
§來稿請附 真實姓名、職業、通訊地址及聯絡電話。
§請註明來稿題目;信件以600-1200字以內為佳。
§本會對來稿者有刪修權,不願刪稿者請註明。
§投稿注意事項: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
、聯絡電話(辦公室及家中),俾便刊出後奉酬。媒體觀察編輯室對來稿有
刪修權,不願刪稿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原則上不退稿。
§投稿信箱:mediawatch.tw@yahoo.com.tw
§欲知更詳細說明可至網站查詢:http://www.mediawatch.org.tw
======================《媒體動態》===========================
◎台視第三波人事瘦身
經濟持續不景氣,電視台「老大哥」─台視近日內將發布「四九九
方案」,進行第三波人事精簡,台視總經理胡元輝昨天表示,除了
精簡人事,電視台高階主管的卸任津貼、晉升位階都將定出專案調整
,以追求電視台的永續經營。
雖然中視、華視同樣面臨了八點檔收視不佳、廣告收益持續下滑
的影響,但兩家電視台並不考慮精簡人事,沒有裁員、減薪的打算
,主要的原因是每年第二季─四、五、六月已進入廣告旺季。去年
中視、華視廣告不佳,中視取消了員工的加班費、誤餐費,華視
則公布優離優退方案,兩台靠「業外收入」如出租攝影棚、辦公室
平衡了虧損。
身為開台最久的電視台,台視的狀況最慘,因為沒有業外收入,去年
虧損了近兩億元,人員編制從六百九十一名銳減為五百四十人,成了
三台編制最小的電視台,但仍無法平衡虧損,近來台視風聲鶴唳,盛
傳收入超過五萬元以上的高薪員工都將面臨減薪。
胡元輝表示:「沒有減薪一事」不過,他坦言台視「瘦身」持續進行
中,台視編制內員工今年將精簡到四百九十九人以下,並以約聘的方
式注入新血、減低人事開支。
【2002/05/07 聯合報】
◎國民黨象山說好了 救中天各出六千萬
中視衛星五月二日召開臨時董事會,國民黨與象山集團雙方同意
各增資6千萬元,以解燃眉之急,由國民黨先匯入千萬元,解決中天
電視目前嚴重的資金缺口問題。下午1時30分由中天電視新任董事長
黃大洲親自主持記者會,對外界說明此次臨時董事會的決議內容。
據了解今午中視衛星召開臨時董事會,會中中除追認黃大洲與
胡忠信接任中天電視董事長與總經理兩項人事案外,象山集團總裁
江道生也與國民黨董事就目前影響中天電視營運甚鉅的嚴重資金缺口
問題,舉行會前會,研擬解決方案,會中雙方同意各增資 6千萬元,
國民黨將在近日內匯入6千萬元,為中天電視目前的資金缺口紓困,
至於象山集團的6千萬元,則以之前的墊借款處理。另外雙方同意盡
最大努力,在最短時間內尋求善意的第三者資金浥注中天電視。
【2002/05/02 星報】
◎媒體與政治掛鉤沉淪
國民黨立委游月霞在立法院委員會為連續劇宣傳打戲,民進黨立委
蔡同榮反對黨團修法危及他民視董事長的職務。同一天發生的兩件事
值得深思,公共化未必是媒體改造的唯一對策,但政治人物與媒體相
互為用的厚臉皮現象,卻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立委想讓媒體公共化
,不如自己先從立院內部做起。
蔡同榮與游月霞的差別,只在於一個是媒體經營者,一個是話題女王
。但對台灣民主政治可能造成的「驚悚效果」無分軒輊。前者的問題
是媒體成為政治工具。毋需民進黨重新詮釋,只需參考國民黨教材、
照本宣科。後者的影響則是利用媒體新聞綜藝化取向,演出全新的政
治商品化趨勢。游月霞開創的立院新舞台,是否庸俗、低級,還只是
觀感罷了,但令人質疑的死角,卻是有無利益輸送問題。
昨天立法院國防委員會的現場轉播,像極了電影「楚門秀」的場景一
隅。特寫鏡頭掃描到的,都是廣告商品。只不過,「楚門」無意成為
活廣告,游月霞卻有意識地配合作秀,把其他立委當活廣告,把立院
議事堂當作活布景。
經過游月霞的「創意發想」,日後若有立委質詢時手持某品牌飲料或
文具,甚至在肚皮上刺青減肥產品的商標,恐怕一點也不令人意外。
國會沈淪至此,媒體已有如政治人物自甘墮落的重力加速器。
【2002/04/30 中國時報】
◎新聞局調整人事 洪瓊娟回任廣電處長
新聞局廣電處新人事令二十九日發布,由曾任廣電處長現任主任
秘書的洪瓊娟回任廣電處,明天上午交接。洪瓊娟在廣電處歷任科
長、副處長、處長等職,對廣電業務極為嫻熟,唯自主秘回任處長
,在新聞局內部並不多見,咸認洪瓊娟在現任局長葉國興領導下,
執行廣電業務改革。廣電業務歷來都是新聞局的「重頭戲」,包括
廣播電台的管理及地下電台的取締、無線電視台是否公共化、公共
電視台的監督、有線電視分級收費制度的建立,甚至未來與大陸方
面的廣電互動,都是現階段新聞局吃重的業務,與民眾權益亦關係
密切。
【2002/04/30 聯合報】
◎民進黨立委:台視華視3年內公共化
黨政軍退出四台的議題再現!由二十位民進黨立委組成的
民進黨陽光媒體小組今天公布修法計畫;除一併要求修訂人
團法、廣電法等五項法案,限制政黨及民意代表完全不得經
營廣電媒體外,限制對象也擴及有線電視及廣播電台。此外
該小組主張,目前由黨政軍經營的無線電視台,未來應朝公
共化方向發展,因此政府三年內應分年編列預算買回台視及
華視的非官股股份。
由民進黨立委羅文嘉、沈富雄、曹啟鴻、葉宜津等二十位
立委組成的陽光媒體小組,今天上午就黨政軍退出廣電媒體
的議題進行討論,確定修法方向,並在中午送民進黨立院黨
團會議討論。小組召集人羅文嘉表示,該小組對於相關議題
採取比較嚴格的認定,所以除了要求政黨不得經營廣電媒體
外,限制對象也含括民意代表,有線電視也適用這項限制。
除此之外,並限制有線無線媒體交叉持股的上限為百分之二十。
至於曾引發朝野爭議的釋股問題,羅文嘉指出,陽光媒體
小組和新聞局的立場較為一致,主張朝公共化方向發展。因此
,在廣電法修法限制黨政軍經營廣電媒體後,政府必須在三年
內將這些媒體的非官股買回,並且和公共電視聯合經營。羅文
嘉證實,這項修法設計的確是以未來公視與台視華視合併為一
家電視台為設計藍本,避免媒體再遭財團壟斷,也有利於才剛
起步的公視,比照歐洲經驗成長茁壯以提供民眾更好的服務。
羅文嘉表示,小組成員在討論過程中,並沒有針對個別媒體
的特殊狀況進行討論,不過他坦承小組修法要求理想性較高,
勢必會引發包括民進黨內部的異聲,他們也希望送黨團會議討論
後,能夠引發各界更多關注,共同努力改變國內媒體環境。
因為民進黨陽光媒體小組要求修法限制民意代表和政黨全面
退出媒體經營,使得政治人物與媒體的關係又受到矚目。
根據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在去年底所作的調查顯示,與媒體
經營有關的立委包括,擔任北美衛星電視公司董事長的民進黨
立委許榮淑,擔任民視董事長的民進黨立委蔡同榮,擔任環球
電視董事長的立委張俊宏,以及擔任中天電視台董事的國民黨
立委洪秀柱(法人代表)。
此外,無黨籍立委陳文茜是台視董事,無黨籍立委蔡豪則是
東森媒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同時也是民眾日報
董事長及發行人。
【2002/04/29 中國時報】
****************************************************************
★媒體觀察電子報全文檢索可以瀏覽過去精采的電子報喔! ^(@@)^
http://lib.edirect168.com/enews/enews.asp?CH=202
****************************************************************
★投稿-刊登: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sendarticle.asp
???????????????????????????????????
台 灣 媒 體 觀 察 教 育 基 金 會
──────────────────────────────────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網站: http://www.mediawatch.org.tw
˙媒觀共享網絡社群:http://tw.groups.yahoo.com/group/mediawatch_group/
˙負責人:賀德芬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媒體觀察電子報」主編:沈世華、許景泰 (mediawatch.tw@yahoo.com.tw)
???????????????????????????????????
------------------------------------------------------------------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
關鍵字建檔說明
|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
point
於 2005-08-03 22:19:03 說 知悉 | |
ccccc
於 2005-08-11 19:42:13 說 看的好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