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療法
‧本文由 asd 分享 ‧
2008-10-20 ‧
顯示 10,180 次
‧
轉寄 4 次
‧
短評 0 篇
‧
§ 序 §所有疾病,其症狀包括疼痛、痠、麻、癢、脹、刺、腫、抽筋、肌肉跳動、灼熱感、發燒......等不一而足,不管是分屬內科或傷科,其治療方法都是一樣的,只要找出原始痛點,如果寒證不明顯,推揉即可,如果是寒證引起,則須加熱源熱之,熱源包括溫灸、微波紅豆包、暖暖包、電毯、電熱器……等。
所有疾病,如果找出原始痛點推揉後,雖有改善但進展緩慢,很多是因寒引起,故須加熱源熱之。而所有嚴重疾病,大部分也是因寒所致。
寒證的辨證參考:
1. 舌質淡白,舌胖有齒痕,舌有潤白苔
2. 鼻子過敏,早晚症狀較嚴重者,受風寒症狀即加重
3. 不喜歡喝水,飲冷症狀即惡化,吃熱補則舒服且不口渴
4. 脈跳得比較慢(遲)
5. 怕冷,四肢冰冷
6. 肌肉僵硬
所有疾病,如果只知病名,而不知生病部位所在,則可從整條脊椎兩側或四肢找出原始痛點,而加以處理。
疾病的由來,可分外因及內因兩種:
(1)外因:外傷、外感風寒、姿勢不正、過度使用。
(2)內因:壓力、憂煩、不眠、勞累、飲食過冷。
疾病預後:
症狀一天二十四小時持續發作,則較難處理,一天內症狀時好時壞,則較易治療。
患者自己感覺疼痛處,病源可分兩種:
(1)他處筋傷所導致。
(2)疼痛本身組織受損所致。
亦有兩種同時受損者,但在臨床上,又以筋傷患者為多數。
兩者最簡單的區別方法就是,患者找到疼痛原始點推揉後:
(1)症狀明顯改善,則屬筋傷。
(2)症狀改善並不明顯,則屬本身組織受損。且後者在臨床上的症狀表現是來得又急又重,最令患者難以承受。
治療方法:
(1)筋傷則以疼痛原始點療法加以處理。
(2)疼痛本身組織受損,就需要時間來進行身體組織自我的修復,在這段修復期
休息是很重要的。期間應以疼痛原始點療法來加速病情的癒合。
禁忌:
不管是筋傷或是疼痛本身組織受損,都不能在患者自己感覺的痛處推揉。
組織受損的修復期觀察:
(1)一般扭傷患者其組織受損,修復期約需三至七天。
(2)腰背肌肉腫脹變形,或指骨受損肌腱撕裂,修復期約需一至三個月。
(3)脊椎骨本身及其旁之筋嚴重受損,修復期約需三至六個月。
(4)如果患者受損部位不斷使用,就會使修復期變長。
所有疼痛的原始痛點,大多位在骨旁處,找到原始痛點後,推揉力道或輕或重,應以患者能承受為宜,但又不能太輕,否則效果不佳,最好是患者感覺在推揉時有點疼痛,但又能承受為宜。推揉力道最好由輕而重,至於推揉的時間很難訂定,只要患者症狀減輕即可停止操作,時間也許是幾秒鐘,也可能是幾分鐘。
注意事項:
(1)骨頭,絕勿推揉,否則易紅腫發炎
(2)手足新傷、腫痛,最好先照X光片,確定骨頭無虞,再來治療。
(3)手受傷,盡量避免握拳及持重。
(4)腳受傷,盡量避免久坐及站立過久。
(5)腰背受傷,宜避免彎腰靠背及持重,且坐姿腰脊必須挺直,且不宜坐太久,最好是躺著休息。
(6)關節受傷如手腕、肩、頸……等,日常活動宜轉向不痛側。
保健之道:
(1)一定要有適當的休息。
(2)心情保持愉快。
(3)平常多做柔軟操、拉筋、瑜珈、太極拳、拜佛……等運動。
§ 頭部及五官部 §
(1)頭痛、偏頭痛、頭暈。
(2)眼皮跳。
(3)眼睛痛、眼睛凸、眼酸澀。
(4)A.口眼歪斜
B.口齒不清
C.三叉神經痛
D.顏面神經麻痺
(5)牙齒咬合疼痛。
(6)舌頭麻、痛及灼熱感。
(7)急性耳聾、及耳鳴。
治療:(1)可推揉耳後下頷骨旁,然後沿耳後乳突部至枕骨下緣推揉到頸椎旁。
(2)部分患者需推揉頸椎棘突旁兩側之筋。
§ 頸部 §
*頸椎痛(旋轉及俯仰)、吞嚥疼痛、鎖骨痛、肩膀痛:
治療:(1)可推揉頸椎棘突旁兩側之筋
(2)部分患者需推揉上胸椎棘突旁兩側之筋
§ 背部及小腿肚 §
*背痛(肩胛骨痛、膏肓痛)、胸椎痛、胸悶痛、肩部後面痛、小腿肚痛及抽筋:
治療:推揉胸椎棘突旁兩側之痛點。
參考:脊椎旁兩側之痛點,可治療前後相對應之內臟疾病。
§ 背部、腰部及臀部 §
*脇肋痛、腰椎痛、腰橫帶痛、腰外側痛:
治療:從胸椎到腰椎棘突旁兩側找出痛點推揉。
*髂骨上緣痛、薦椎痛、臀部痛、大轉子痛:
治療:推揉腰椎棘突旁兩側之痛點。
*尾椎痛:
治療:推揉臀部薦椎兩側之痛點。
§ 臀部、腿部 §
*坐骨神經痛:
治療:臀橫紋以下痛可推揉臀部,臀橫紋以上痛則推揉腰部,
坐骨神經痛嚴重影響腰至下肢時,應推揉腰部及臀部。
*鼠蹊溝痛、恥骨或陰部痛、大腿痛、膝蓋痛(髕骨除外)膝後痛、膝蓋不能彎曲、小腿前內外側痛、足跟腱痛(阿基里斯腱)、足踝關節痛(包括踝骨旁)
治療:推揉同側臀部薦椎旁之痛點。
*膝髕骨痛:
治療:在膝蓋上緣股四頭肌之內側肌或外側肌位置找出痛點。
*小腿脛骨粗隆痛:
治療:可推揉小腿脛骨粗隆往外平行,在脛骨及腓骨間。
*小腿肚痛及抽筋:
治療:可參見背部及小腿肚。
§ 足部、趾部 §
*足跟痛(足底後段痛):
治療:(1)可推揉內踝骨旁之後緣及後緣上部。
(2)只有極少部分患者是因外踝骨後緣引起。
*足痛(足背及足背內外側痛)、足底中段痛:
治療:都在同側踝骨旁之前緣及下緣,找出痛點然後加以處理。
*足趾痛、腳底上段痛:
治療:推揉腳趾骨間之蚓狀肌。
§ 肩部、上肢部 §
*肩痛(肩部後面痛除外)、肩臂痛、腋下痛及側胸痛:
治療:可推揉肩胛骨上岡下肌。
參考:患者如果肩膀痛或肩部後面痛,合併肩痛或肩臂痛,則推揉頸椎或上胸椎,
再處理肩胛骨上岡下肌。
*手麻:
治療:推揉肩胛骨上岡下肌,再處理手肘與手腕之痛點。
參考:頸椎或胸椎因素導致手指麻或手麻,則優先推揉頸椎或胸椎。
§ 肘部、腕部 §
*手肘痛(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肘臂痛、手腕關節旋轉痛:
治療:推揉肘後肱骨旁肱三頭肌之外側頭。
*手腕痛、手背痛(媽媽手、腕關節腱鞘囊腫、腕隧道症候群):
治療:(1)推揉手背橈骨頭及尺骨頭中間肌腱之痛點。
(2)部分患者需推揉肌腱之兩側。
§ 手指部 §
*拇指痛:治療:推揉第一掌骨及大多角骨間之骨旁,即拇短展肌。
*手指痛、手掌正面痛、手指麻:治療:推揉掌骨間之蚓狀肌。
疼痛療法.pdf (7.64 MB)
0.00
0 votes
1
3
5
7
9
請按數字進行評分
請以1~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謝謝!
|
關鍵字建檔說明
|
顯示/隱藏
列印
列印提示
-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顯示/隱藏」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
- 內容確認後,點擊右方的「列印」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
- 完成後,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
◎附加檔案 中的附件有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均限會員使用:
- 圖檔類型 以縮圖方式呈現,點縮圖後會浮現原尺寸圖檔!
- 檔案類型 以檔名方式呈現,建議先另存新檔,再開啟瀏覽!
- FLV類型 支援線上瀏覽模式,請按檔名前方的圓型箭頭;按檔名則是另存新檔。
-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請參考「Office 檔案開不了怎麼辦?」
- 郵件容量超出 50MB 時,為了節省網站營運成本,僅提供下列會員使用: